双减背景下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荀军军
河南省灵宝市大王镇第五初级中学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出台,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法律知识、道德观念的教育任务,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如何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跨学科教学策略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思路。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要通过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结合跨学科教学的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双减政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影响
(一)减轻作业负担的要求与挑战
双减政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量的限制,是教育领域内一次深刻的变革。这一政策明确要求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具体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意味着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并调整作业的内容和数量,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会感到过度的压力。
(二)校外培训减负与教学资源整合
校外培训减负是双减政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中,校外培训机构往往成为学生和家长寻求额外学习资源的首选。然而,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迫使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加有效地利用校内资源,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支持。
二、双减背景下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探讨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的内在联系,是跨学科教学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道德与法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公民素养,而历史学科则通过讲述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明进步。将这两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来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
例如,在讲解宪法知识时,可以引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宪法发展历程,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等,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明白宪法的重要性和演变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尊重法律的精神。
此外,历史事件也是传递道德观念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选取历史上具有道德启示意义的事件,如古代先贤的廉洁奉公、近现代英雄人物的英勇牺牲等,通过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例如,在讲解诚信这一道德观念时,可以引入“商鞅立木为信”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理解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原则。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相融合,教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这种跨学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树立道德观念,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公民。
(二)与语文学科的交叉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共通之处,这种共通性不仅体现在两者都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使命上,更体现在它们能够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学作品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道德故事和法律案例,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的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故事,以文学的力量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讲解诚信这一道德准则时,可以引用《狼来了》这一经典寓言故事,通过小男孩因撒谎而失去信任的教训,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同样,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道德观念时,可以引入《将相和》的故事,通过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由冲突到和解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宽容待人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案例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案例,如《红楼梦》中的财产继承问题、《水浒传》中的司法不公现象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例如,在讲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时,可以引用《水浒传》中林冲被冤枉入狱的情节,通过分析林冲如何最终通过法律途径洗清冤屈,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
(三)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不仅体现在两者在教育目标上的相互支持,更体现在它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学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公民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将这两者相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理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心理和良好品德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力补充。例如,在讲解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知重构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条款背后的逻辑和意图,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法律认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模拟法律决策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同时,教师可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绪管理策略,教导学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如何保持冷静、理性思考,避免冲动行为,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探讨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跨学科教学策略,旨在为初中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质量,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和优化方法,为初中教育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田丹.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0(45):89-90.
[2]谢锦柏.以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