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建设探究
张航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建设需求愈发迫切。2021 年 5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这些要求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本文以《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为例,探究其国际化建设采取的方法和遇到的挑战。
一、打造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术生态
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将为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刊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探索了以下方法,致力于打造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术生态。
(一)构建“三位一体”国际化交流平台
本刊与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会、机械系统动力学国际会议组成了“三位一体”国际化交流平台,承担了学术交流重要媒介的作用。学会作为一个国际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能够有效整合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源和专家。会议作为一个展示交流的学术平台,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专家将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分享国际前沿科学成果。随之,期刊也将持续向知名专家邀稿,持续获得优质稿件,从而提升期刊的国际知名度,进而促进学会和会议的发展。学会和会议的繁荣,进一步提高国际机械动力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学者加入其中,扩展与繁荣,最终形成垄断格局,引领全球机械动力学的发展。
(二)推广优质稿件和加强国际学术合作
期刊的国际化建设,归根到底依赖于期刊能够出版老外愿意学习与引用的优质稿件。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主动推广数字化刊物有助于期刊国际化建设。本刊为开放期刊,往期所有文章均可在网站上免费查询、下载和阅读。编辑部老师为每一遍文章制作了推文,介绍与宣传文章的亮点。同时,编辑部老师请已投稿作者、学会和会议的专家推荐潜在受众,对优质的文章进行邮件精准推送。这些举措帮助扩大了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同时,编辑部与国际顶尖学者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他们担任特约编辑或撰写评论文章,从而提高期刊在国际学界的认可度。
(三)提升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国际化水平
一个国际化的知名编委会能使得准作者和潜在读者快速认可本刊学术水平。编委们将在审稿的过程中也会自觉地以国际标准要求投稿期刊。此外编委们自己的团队会积极推荐稿件、亲自撰写稿件。期刊的国际化建设也对编辑部老师们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编辑老师不仅需要完成日常的稿件进行校对和审核工作,还需要熟悉国际出版的法规,需要与国外作者保持积极地联系,需要引导他们对稿件进行完善。因此,本刊定期组织编辑部人员参与国际培训和交流活动,面对面与国际专家交流汇报,提升编辑团队的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二、国际化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本刊的国际化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2024 年 6 月 20 日,科睿唯安发布《2023 期刊引证报告》,本刊首获影响因子 3.4(2023),在“工程,机械”领域的180 种期刊中居第42 位,进入领域前23.1%,Q1 区;在“力学”领域 170 种期刊中居第 39 位,进入领域前 22.6% ,Q1 区。尽管如此,本刊在国际化建设中仍然面临着问题与挑战,需要进一步探索以实现进入世界一流期刊行列的目标。
(一)外部环境对学术交流的制约
国际学术交流本应以开放与共享为原则,但实际操作中,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为学术合作带来了诸多限制。一方面,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签证制度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学术互动形成一定阻碍。例如,部分国际作者可能因为邮件传递失败而错失沟通机会;一些国际专家在申请签证参与学术会议时,可能遇到冗长的审批程序或直接被拒签;更甚者,局部战争或国际局势紧张可能导致航班停飞和交通受阻。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质量稿件的获取,还对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和参与造成了负面影响,从而间接制约了期刊的全球学术交流能力。
(二)编辑部国际化服务的质量有待提升
虽然本刊在国际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世界一流期刊相比,编辑部的国际化服务水平仍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编辑团队成员的语言能力普遍不足,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学术表述和跨文化沟通时,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对学术前沿热点的敏锐性不够,无法充分吸引顶尖领域的优质稿件;对国际学术出版规范的熟悉程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不足可能导致国际投稿的处理效率偏低,甚至引发部分优秀作者对投稿体验的不满,从而流失优质稿源。此外,编辑部在提供作者支持服务和处理复杂国际化需求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影响了期刊的国际声誉。
三、改进路径与发展展望
(一)持续深化“三位一体”建设
为推动期刊国际化迈向新高度,需进一步优化“三位一体”平台的运行机制,全面整合国内外资源。首先,加强与国际顶尖学术组织的合作,通过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组织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为期刊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创造更多机会。其次,可考虑创办新的姊妹刊物,特别是围绕当前学科交叉领域的热点话题,满足国际学术界对专业化、高质量期刊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推动优秀稿件的海外推广,通过国际数据库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增强期刊的全球学术传播力。
(二)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
编辑部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支持。未来,期刊应制定系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引进具备国际学术视野的编辑人才以及学科前沿专家,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此外,可与国际同行期刊建立合作关系,选派编辑定期参加国际学术出版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推动内部管理的优化和流程的精细化。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编辑部成员的语言培训和文化交流能力,确保能够为国际作者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服务。
(三)应对外部环境挑战
针对国际政治环境和地缘因素对学术交流的不利影响,期刊需要采取灵活、创新的应对策略。当前,线上会议已成为学术交流的新趋势,通过搭建线上会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会议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外交政策、签证和地缘限制的影响,确保学术活动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利用虚拟技术和多语言实时翻译功能,还能大幅提高会议的参与度和国际影响力。
四、结论
《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学报》通过构建“三位一体”交流平台、推广优质稿件以及提升编委会国际化水平,为国内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建设探索了创新路径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也清晰认识到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只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资源整合,持续提升编辑服务能力和期刊运营效率,本刊一定能在激烈的国际学术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逐步迈向世界一流期刊的目标。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TrendMD 期刊学术传播基金,名称:学术传播新模式:“学会 - 期刊 - 会议”一体化融媒体平台的构建与优化,编号:JSKJQK- TM-202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