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讨小学篮球基本技术的训练策略

作者

赵宏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 226401

摘要:篮球是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潜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篮球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体育教学中,篮球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其核心内容就是在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篮球积极性。篮球运动是一个高度竞争的项目,它融合了跳、跑、投等多种运动要素。教师在训练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篮球;基本技术;训练方法

由于篮球运动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很高,所以篮球运动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体育教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要提高篮球训练水平,就必须加强篮球日常训练教学。为提高小学篮球技术训练水平,本文重点围绕小学篮球基本技术训练策略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分析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结合身心特点,灵活选择训练方法

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其进行基本技术训练有着很大作用,如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反应速度快、协调性强、灵敏度高等。篮球运动是一项极具趣味性和强身健体功能的体育教学手段。在学习基本技术的时候,小学生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对传球、接球、运球等关键技巧的记忆。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要训练学生的队友配合能力。作为一项团体运动,篮球活动难以单纯地依靠一名队员完成,为此,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采用生动灵活的训练方法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篮球活动中,让学生在训练中能够秉持积极的心态和团体意识开展篮球活动。同时在训练中加强鼓励和表扬学生,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鼓励,共同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加强小学生拼搏精神的掌握,坚持训练。教师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组织篮球游戏活动,比如开展拍球接力赛,让学生在3分钟内分组完成拍球接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训练的目的。通过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组别中,队员需自行决定击球顺序,当听到口令时,第一名队员必须先击球10次,然后第二名队员再击球,如此循环。如有球脱手,则需从头算起,直至10次成功。最后,以3分钟内拍球次数最多的一组获胜。该项目实施后,不仅提高了小学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而且有效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众多的篮球基本技术训练中,拍球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训练方法,再结合多样化的拍球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打好篮球运动的基础,激发他们对篮球训练的渴望,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基本技术水平。

二、依托运球训练,深化篮球技巧掌握

篮球运球方式单一,动作繁杂,技术要求高,给小学生的训练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缺乏系统的训练,学生运球时的球感表现较差,往往需要靠目测来完成。这些因素造成了小学运球技术动作的不规范、不标准,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未来运球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为提高小学生运球技术水平,应加强对小学生运球技术的训练。经过有趣的篮球训练,大部分学生具有学习篮球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可以开展以运球为主的侧向运球、变向运球等活动。要达到良好的体侧运球效果,学生可以在站立时,双脚要左右平行,脚部位置要略比肩宽,学生的重心要向运球方向偏移,双膝要保持微屈,这是第一种体侧运球技术的关键;第二种方法是将前、后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即在前、后两种方法中采用后、后两种方法。由于篮球运动属于团体对抗项目,所以在运球时,学生要实时观察场上的情况,做到身体微微前倾,平视和抬头等动作。侧身运球方式就是把手臂放在胸前快速投篮。为了防止篮球在运球过程中脱离掌心,学生应保证五指张开,通过手指和掌缘进行精准控制,避免手掌直接接触球的情况发生。第二种横向运球方式与第一种横向运球方式相似,但重心不同;在立体侧运球时,要求学员双脚保持站立姿势,重心向前脚靠拢。在第三类运球训练中,教师应根据篮球运动的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技术与策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变向运球是指球员在进攻或防守过程中,通过突然的变向、变向来摆脱对手的控制,从而获得进球。

三、加大投篮训练,提高投篮能力

小学篮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投篮准确度训练,可以说,篮球训练水平高度从很大程度上受到投篮结果的影响,为此,教师要加大学生投篮训练,以学生手感为基础合理控制手掌用力,帮助学生做好瞄篮点的确定,并且帮助学生寻找投篮机会,通过队员之间相互配合最终实现投篮准确度的提升。投篮技术的训练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在相同的距离上,在不同的位置上进行投篮训练。这种方法需要每2名学生为1组,每组只能拿到1个篮球,以1人投1人传,直到出手结束25次后才能调换顺序,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可以提高同学们在接球的过程中身体的平稳性,从而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身体协调性,既可以实现对同学们出手动作的规范化,又可以让同学们通过与别人出手技巧的对比,从而提高理解正确出手手法的能力。第二,采用不同距离、不同位置的投篮练习。该训练方法与第一种投篮训练方法类似,都是采用双人配合,一个投球、一个传球。唯一的区别在于,学生们需要改变至少3个投篮距离,也就是距投篮点3m处、5m处和7m处,并在这三点处轮流投篮,直到投篮准确次数超过10个球为止,然后两个人换位置,开始循环练习。该训练方法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调整重心,使学生在各种姿势下都能有效控制身体的平稳性,从而保证投篮动作的连贯性。第三,移动投篮。此种方式主要训练学生接球步伐和重心调整措施。在移动投篮训练中,教师可以按照两人一组的方式进行传球和投篮训练,直到完成进球10个以上,然后调整双方身份。

小学篮球训练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面对各种教学难题,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向他们灌输篮球知识,通过合理地进行基本技术训练,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蒋林稼,曹文远.融合体能创新小学篮球传接球训练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21,40(06):64-65.

[2]施于阳.小学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原则、要素和方法[J].小学时代,2020,(07):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