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张娟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 610101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的关键学科,其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结合文学、音乐、舞蹈等多学科元素,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中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原则、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关系到其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原则

(一)综合整合原则

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中,我们积极倡导将美术鉴赏与多门学科进行多元整合,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实现教学的综合性。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学科,其内涵丰富,与文学、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美术欣赏评述课中,我们不应孤立地看待美术作品,而应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中进行审视。

(二)以人为本原则

在跨学科融合欣赏作品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意味着我们在选择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确保教学活动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我们精心挑选适应学生阶段的美术作品,确保这些作品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性地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学习。

二、小学美术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美术与文学的融合

在美术与文学的融合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和韵味美,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选取与美术作品相关联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例如,在欣赏一幅描绘山水风光的画作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朗读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古诗,借鉴杜甫的《春夜喜雨》来丰富美术教学。通过古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细腻描绘,与画作中的春意盎然、细雨蒙蒙相呼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作所蕴含的生机与希望之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表达的默默奉献、滋养万物的意境,并将其与画作中的细腻笔触和色彩运用相结合,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视觉艺术来表达这种意境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学意境与画作艺术的融合,教师可以将孟浩然的《春晓》与美术课《下雨了》相结合。通过《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描绘,引导学生想象春雨绵绵、万物复苏的景象,并与《下雨了》这一主题画作中的细腻笔触和色彩运用相呼应。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以春雨为主题的山水画作或儿童画,特别是那些能够体现出雨滴的轻盈、草木的润泽以及雨后清新空气的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作中的细节,如雨滴在叶片上凝结的晶莹剔透、花朵在雨中摇曳的婀娜多姿,以及远山在雨雾中的若隐若现。

(二)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美术与音乐的融合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旨在借助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在美术课堂上,我们精心挑选与画作情感表达相契合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的陪伴,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画作中的情感色彩和意境之美。以美术课《快乐的人》为例,我们可以选择一首欢快、愉悦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这首音乐应该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旋律,能够迅速营造出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画作中的人物表情、动作以及色彩运用,感受画作所传达的快乐情绪。随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快乐场景。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摆身体,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在音乐和画作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表达快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在美术与音乐的融合中,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无限魅力,同时也加深了对快乐、幸福等积极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更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三)美术与舞蹈的融合

在美术与舞蹈的融合教学中,我们借助舞蹈的肢体艺术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通过选取与美术作品相关联的舞蹈片段,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舞蹈中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欣赏一幅描绘民族风情的画作时,我们可以播放一段与该民族相关的舞蹈视频。通过舞蹈中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画作的意境和舞蹈的肢体语言,创作一幅自己的民族风情画作,通过画笔和舞蹈共同展现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三、实施效果评估

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评估是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优化的关键环节。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成长和进步,我们构建了一个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多个维度,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学生的作品是检验他们跨学科融合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鼓励学生创作多样化的作品,如美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并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作品评估,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关注作品的创意性、完整性、跨学科融合度以及学生个人风格的体现,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艺术素养。我们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记录学生的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过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跨学科融合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与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结合文学、音乐、舞蹈等多学科元素,本文探讨了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中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原则、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实践表明,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应用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应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跨学科融合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旭斌,周文慧.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体育和美术融合实践[J]. 中小学班主任,2025(2):93-95.

[2] 肖震. 跨学科融合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C]//教育发展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