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新”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策略研究
张继文 张君志 周阳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摘要:基于山东省城镇化背景下留守儿童的调研数据,分析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干预策略。研究发现,“新”型留守儿童在隔代监护、教育资源不均、社会支持系统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普遍存在行为偏差、行为冲突、自我认同感较差、焦虑、孤独状态明显等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多维干预策略,提出了情绪减压、非暴力沟通、同伴支持等相关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研究旨在为政策优化和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新”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一、引 言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父母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同住一个屋檐下却无暇照顾孩子,由此衍生出一类“新”型留守儿童。与传统留守儿童不同,此类留守儿童主要生活在城镇,其心理健康问题受到隔代监护、教育资源不均、社会支持系统不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山东省为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新”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二、“新”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新”型留守儿童的陪伴和监护多由爷爷奶奶等祖辈代劳,隔代监护存在显著局限性,近七成祖辈仍秉持"打骂即关爱"的传统教育理念,打压式教育普遍存在,另有近50%的祖辈在生活方面存在明显的宠溺现象,导致儿童情感需求长期被忽视,不良情绪宣泄和表达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面自觉性和主动性表现较差。同时,82%的祖辈受限于文化水平,难以辅导三年级以上课业,学生学习成绩表现不佳。隔代沟通和教育监管的缺失使得超六成的“新”型留守儿童存在情绪波动与内心矛盾无法解决、行为冲突与规则意识混乱、沟通障碍和情感疏离等现象。
学校教育系统同样存在结构性失衡,城镇化后的学校既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又缺失完整的课后辅导体系,学生在校期间难以接触到艺术、体育或科技类素养培养;学校心理教育方面缺失,每千名儿童仅配备0.7名专业心理教师,无法给与儿童及时的心理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进入一种负面评价循环状态,焦虑和抑郁倾向明显,社交活动存在障碍,消极情绪明显。
社区公共空间呈现资源错配,89%的社区设施专为老年人设计,儿童活动场域严重不足,儿童陪伴活动少之又少,社区服务系统中的儿童关爱功能失效形成儿童成长校外空间的支持真空。
多重系统失灵催生了普遍性心理危机。“新”型留守儿童群体焦虑指数显著高于同龄人,超半数儿童存在自卑情绪与攻击性行为倾向,近半数虽尝试向祖辈寻求情感支持却难以获得有效回应,这种系统性支持匮乏导致孤独感、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持续累积,构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性成长挑战。
四、干预策略
根据“新”型留守儿童的现状,构建多元干预策略,协同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协同发展改善隔代鸿沟问题。通过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建立“情感同盟”,统一家庭情绪管理,减少孩子的情绪对抗,增强代际差异的适应力;明确行为边界感,用合作式规则替代强制管束,强化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搭建“跨年龄对话平台”,激活共同话题,重建代际信任感。
五育并举心理赋能改善心理问题。应用沙盘治疗的方式,通过非语言表达释放压抑情绪,外化内心冲突;开展儿童行为认知训练,提升儿童在社交场景中的适应能力。开展同伴介入活动,通过同伴示范合作游戏,降低社交焦虑。
开展“护苗成长工程”改善社会适应薄弱问题。开展安全隐患扫雷、安全教育剧场、习惯改造计划等活动,全面排查潜在隐患,普及安全知识,帮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弥补健康教育缺失,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新”型留守儿童经常出现的辍学风险、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点燃希望、填补代际鸿沟、重建亲子纽带。学校通过增设兴趣班、增设心理辅导站等措施帮助学生疏导情绪;开设远程亲子共学活动改善家庭关系现状。社会方面,引入社会志愿者助学计划,开设社区学习活动中心,针对性的补足知识断层,丰富课余生活。同时,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通过综合干预,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和家庭关系,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六、结论与展望
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多系统交互影响特征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调研发现,“新”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绪波动较大、内心矛盾、行为冲突、规则混乱等问题,对外沟通时存在交流障碍和情感梳理问题,同时,孤独感、自卑感较大,焦虑、消极状态明显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其个人成长,也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构成潜在威胁。通过构建多元联动机制,提出了情绪减压、非暴力沟通、同伴支持等干预策略,经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干预措施显著改善了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从“自我封闭”向“阳光自信”转变。
展望未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推动城乡资源均衡分配,缩小城乡差距,优化政策执行,完善社区心理服务。同时,应深化多元协同机制,强化早期干预,并结合现代技术开发更多创新性干预方法。通过多方协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为社会的均衡发展和民族的长远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七、参考文献
1.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2.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比例达20.3% 心理健康问题突显-中国供销合作网
3.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pptx-原创力文档
4.【中国青年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辽宁省朝阳市某小学为例-校团委
5.家长要当好孩子最坚实的后盾_腾讯新闻
6.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61214
7.中国儿童报告: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0BD5470519NINF.html
8.国家卫健委报http://www.chinacoop.gov.cn/HTML/2018/12/25/146799.html
作者简介
张继文(2005年6月),女,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应急救援技术2023级1班团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