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体育器械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
杜娟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三幼儿园 010010
摘要:体育活动器械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幼儿在户外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中达到体能锻炼的运动量、器械的合理投放与使用可以调动幼儿运动兴趣,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幼儿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 体育器械 运用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在这一小时的户外体能锻炼中,其中要有30分钟左右幼儿微微出汗相对高强度的锻炼。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中,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面临着一些难题,如教师对体育器械选择和运用的随机性较大,有太单一的选择和运用,导致幼儿很快失去兴趣;也有太繁杂的选择,导致教师一直忙着摆放器械幼儿消极等待,事倍功半运动量不达标等情况,由此笔者在教师组织实施体育游戏活动如何充分有效地运用教具器械,让幼儿达到运动目标,体验运动乐趣方面进行了探索。以下是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体育器械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
一、体育器械有效运用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器械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它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锻炼机会,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减少生病几率。其次,体育器械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培养热爱运动的好习惯。此外,许多器械需要幼儿合作完成,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操作体育器械时,幼儿还能锻炼认知能力,如手眼协调、空间感知和问题解决能力。幼儿园将体育器械与体育活动内容结合,寓教于乐,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总之,体育器械在幼儿园中的有效运用,对孩子们的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交等多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组织与实施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体育器械的有效使用。
二、体育器械的选择
(一)安全为首要任务
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由于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相关刺激的影响而发生事故。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内容要考虑各种安全因素,场地要打扫干净,清除杂物;在活动开始前,器械要准备齐全,尺寸适合,并提前检查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或不牢固之处要及时修理,避免在游戏中发生危险。
(二)根据关键体能及幼儿年龄特点选择
幼儿园体育关键技能有走、跑、跳、钻爬、攀、平衡等,根据《指南》,每一项内容在不同的年龄段内有不同的目标。以《指南》为基准,在开展教学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中的经验准备,就要先确定授课幼儿年龄段,熟知发展目标,深入了解幼儿体育技能的发展现状,明确教学活动“最近发展区”的目标,进而选择的重量、大小要适合幼儿,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达到教学目标的器械。准确的选择加上科学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关键体能发展。
(三)材料选择契合活动环节设计要有递进性
游戏是幼儿主要学习方式,多变的、有挑战性的游戏是可以让幼儿持续且有兴趣活动的有效方式。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个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重难点也都是有递进的关联性的,所以我们在实现重难点目标时,活动设计要有递进性,同时器械的选择也要有所区别。例如:在中班年龄段的助跑跨跳的活动中,首先投放23cm的跨栏,引导幼儿学习助跑跨跳技能的动作要领,待幼儿多次练习巩固掌握技能后,加入挑战更换30cm跨栏,从变化器械的高度提升幼儿动作技能的难度;关于助跑跨跳的活动,第二种难度递增可以是在23cm跨栏后面的一定距离再增加一个同高度的跨栏,难度递增也可以增加器械数量,更高的提升幼儿动作技能,器械设置要求幼儿在蹬起腾空的距离增加,提升幼儿爆发力。
三、器械的投放及运用的策略
(一)材料投放要多项选择性
环节设计遵循递进性原则的基础上,材料投放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幼儿有所区别,让幼儿可以根据自身动作技能掌握情况选择游戏内容。在大班助跑跨跳的一次活动实施中,教师设置的难度递增是高度的递增,第一次游戏投放的是29cm跨栏,孩子练习大部分幼儿通过后,教师提高难度进行第二次游戏,将全部的跨栏改为37cm的跨栏,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多次游戏都将跨栏碰倒了,但是老师看到大部分幼儿已经可以通过,便又提升了难度,第三次游戏将所有跨栏改为45cm高度,在此次游戏中参与的幼儿只有四分之三,所有幼儿游戏过一次之后第二次游戏的人数又有下降。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难度提升只关注的部分幼儿,没有关注到幼儿动作技能掌握的个体差异,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为难度太大而放弃游戏。调整策略是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难度递进更换器械可以部分更换,其他跑道不变。
(二)投放的种类及使用的合理安排
1.器械选择与投放的种类不宜过多过杂,避免频繁更换器械和场地,导致幼儿投入度降低。调整策略是活动设计时考虑技能递进的维度,材料选择时明确目标选择一类型材料。例如在中班上学期的一节《青蛙跳跳》的活动中,教师想要锻炼幼儿双脚连续跳的技能,投放了若干跳圈、还有软绳梯,设计三条跑道,设置游戏情境小青蛙闯关:第一次游戏幼儿跳过圆形跳圈,第二次游戏教师更换场地跳地面上的格子,第三次游戏幼儿跳过间距更近的软绳梯。在此案例中教师组织的三次游戏更换了两次场地,两种器械,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教师更换摆放器械、更换场地后多次整理队伍,幼儿在消极等待和频繁更换中逐渐失去了参与积极性,腿部锻炼的运动量也没有达到。可以将材料器械改为使用跳圈和软绳梯,难度递进可以体现在软绳梯的间距调整上,这样难度递进可以体现且减少幼儿消极等待时间。
2.一次投放的种类少数量充足,引导幼儿创造多种玩法,一物多玩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例如:绳子的一物多玩。玩法一跳,可以是绳子幼儿两脚之间,幼儿蹲下用力向上蹬起的青蛙跳;可以是绳子放在两个幼儿之间,幼儿手拉手合作左右交替跳;可以长绳子对折中间留30cm左右距离,幼儿向前行进开合跳;可以绳子摆放好作为起点,幼儿双臂前后摆动,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屈膝蹬腿向前跳的立定跳远。玩法二“穿越火线”,将绳子拉起来到一定高度,幼儿可以正钻、侧钻、身体后倾等多种方式从绳子一侧穿越到另一侧,不碰到绳子,高度可以根据幼儿个体差异进行调整。还可以侧身螃蟹爬、手脚猩猩爬等等多种玩法,调动起幼儿的创造力和想法还可以有更多的玩法,幼儿玩的尽兴同时达到锻炼的目标。
3.种类选择要适合幼儿取放,便于游戏结束后收纳的环节让幼儿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在游戏开始前的规则讲解时,要向幼儿说明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项,同时也要引导学习材料的收纳的方法便于养成收纳的良好习惯。例如:高跷桶的使用和收纳。高跷桶底两侧穿孔穿着一根绳子,幼儿脚踩桶面,手里拉着绳子。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讲解使用方法的同时引导幼儿学习收纳,将“面条绳子”放在“碗”里,两个“碗”摞在一起收纳到指定地点。否则在结束收纳环节会用掉大量的时间去反复完成简单的收纳。
(二)合理选择场地 科学摆放器械
1.合理规划场地布局,根据人数合理选择,活动范围要适当,不能太大、太分散,也不能太集中。既要确保场地不过于大、分散以增加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又要避免场地过于集中而限制幼儿的活动空间和活动类型。
2.器械摆放要根据人数、游戏内容、频次等选择摆放方式。每一道人数不宜太多,不多于5人,避免幼儿消极等待,失去游戏兴趣的同时得不到体能的锻炼。例如:在平衡活动中,只有一根平衡木,如果所有孩子排队等待走平衡木,会造成拥堵和等待。这时可以设置其他的平衡器械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例如:利用轮胎和平衡木组合,增加一定高度;或利用瑜伽砖摆出一条“石头小路”;或者摆小椅子小板凳。创设过河送粮食的情景,根据游戏人数出示几条不同的小路,让幼儿自由选择通过路线。既可以尊重幼儿兴趣选择,又能够避免消极等待。
(三)动静结合 张弛适度
在游戏中,需注重劳逸结合,运动量适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状态及气温,灵活调整运动量,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合理设置器械与休息时间。避免幼儿剧烈运动后立即静止,特别是大班幼儿参与激烈比赛后,需给予缓冲时间以防不适。在器械摆放时做好游戏之间的衔接,快跑等剧烈运动折返后不要设置立即爬或者走平衡等动作。确保动静结合,张弛有度,保障幼儿安全。
(四)器械妙用规范体能动作
每一个体能动作都有关键的动作要领,在活动中器械的妙用即可引导幼儿正确规范的做动作,避免运动受伤掌握运动要领。例如:在学习匍匐爬时,动作要求腹部紧贴地面,手臂和腿交替向前爬行,幼儿在学习时,总是不自觉地变成了手膝爬,在设置游戏场地时,就可以将标志桶和标志杆组合形成一个低矮的障碍物,让幼儿用爬行的方式通过,即可有效规范幼儿动作。
其次在幼儿学习新的动作之前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游戏,投放或使用幼儿感兴趣、常见的器械,为幼儿积累前经验。例如:学习投掷的技能动作之前,可以在班级的高出悬吊一些气球,让幼儿拍气球,锻炼幼儿手臂、手腕的力量;再比如:跳马活动需要幼儿双臂支撑的力量,前经验的培养可以在班级中让幼儿站在桌子前,双手撑在桌面上,向上跳,或者双手撑在两侧的桌子上,撑跳过下面的瑜伽砖障碍,锻炼手臂力量和手腿的配合撑跳,建立前经验为跳马的新授技能做铺垫。
综上所述,立足幼儿视角,幼儿园体育活动要指向幼儿兴趣和动作发展,培养幼儿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以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为突破口,有效利用体育器械,创设适合幼儿的运动环境,提高幼儿参与度和运动量。有助于培养幼儿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依娟.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制作与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214.
[2]卓朝红.自出机杼增趣味利析秋毫拓资源——幼儿园体育活动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6):107-108.
[3]辛小勇.幼儿关键体能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14-18.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提升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的策略”(项目编号:2022YGH010)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