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

作者

彭聪

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面临着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本研究聚焦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策略,从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技术、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展开探索。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发现,科学地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和能力。研究表明,基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分层目标设定、适应学习习惯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智能技术辅助下的教学实践,以及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教学评价;智能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显著,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通过分层教学策略,帮助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取得进步,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根据学生能力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前期诊断性评估确定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以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为例,在教学《观沧海》这首诗时,基础型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准确理解诗歌的字面含义,掌握“东临碣石”等重要意象,能够完整背诵全诗;提高型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深入理解曹操描写海景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豪迈开阔的胸襟,能够品析诗歌的意境之美;综合型学生则要求能够将《观沧海》与同主题的其他诗作进行比较鉴赏,探讨诗人的创作背景与思想内涵,培养较高层次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精心挑选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学习材料,如基础型学生重点学习课内诗词,提高型学生可以适当拓展阅读同类主题的诗词作品,综合型学生则可以尝试阅读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古诗词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朗读、品析、背诵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相应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1]。

二、根据学生习惯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法

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以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中的《黄鹤楼》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对于习惯通过听说学习的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意境氛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通过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与此同时,通过配乐朗诵、古诗词吟唱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悟。对于倾向于视觉学习的学生,可以展示黄鹤楼的历史图片和实景照片,帮助学生建立具象认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诗歌脉络;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场景想象与绘画创作,将抽象的诗意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对于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可以引导其探究诗歌的写作特点和艺术手法,分析“昔人已乘黄鹤去”一句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黄鹤楼》与崔颢其他诗作进行比较,探讨诗人的创作风格特点。在课堂互动中,教师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巧妙设计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诗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利用AI技术辅助分层教学

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合理运用AI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古诗词分层教学的效果。以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中《水调歌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教学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智能评测系统对学生的古诗词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进行精准诊断,为每位学生生成专属的学习方案。智能系统不仅能够识别学生的知识盲点,还能根据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2]。在课前预习环节,基础型学生可以通过AI助手获取字音字义、背景知识等基础内容的讲解,系统会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讲解的深度和难度;提高型学生可以利用智能平台进行诗词意象分析和意境探究,AI系统会提供丰富的联想素材和赏析示例;综合型学生则可以借助AI系统进行跨文本比较和深层思考,平台会推送相关的古诗词作品和文献资料,拓宽学习视野。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智能互动系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复习阶段,通过智能学习系统为学生推送难度适中的练习题目,实现个性化巩固和提升。同时,AI系统会定期生成学习分析报告,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和进步情况。

四、多样化分层评价与反馈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保障分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教师可以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课堂表现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朗读效果、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多个维度,采用等级评定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呈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又指出具体的改进方向。为了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教师可以设计详细的评分标准,将知识掌握、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要素纳入评价范畴。作业设计方面,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递进的任务:基础型学生完成诗歌内容理解和背诵默写,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型学生进行意象分析和主题探究,培养文本分析能力;综合型学生尝试仿写创作或专题研究,发展创新思维。在评价反馈环节,教师通过一对一交流、小组互评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册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并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档案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古诗词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进步空间[3]。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系统探索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制定、方法设计、技术运用和评价反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研究实践表明,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古诗词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评价方式,培养更多热爱古诗词、理解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学子。

参考文献

[1]周东.“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19):137-139.

[2]桑婧.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24,(31):65-67.

[3]严振新.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路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