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再生骨料水泥砂浆性能研究

作者

孙庆峰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丹东 11803

0.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垃圾产生量显著增加,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再生骨料是由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处理而成,是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相比天然骨料,再生骨料存在孔隙率高、表面粗糙等问题,直接影响其在水泥砂浆中的使用性能。因此,研究再生骨料在水泥砂浆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推动绿色建材发展、实现可持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再生骨料水泥砂浆概述

再生骨料水泥砂浆是说用再生骨料部分甚至全部取代天然骨料,与水泥、水及另外的添加剂混合搅拌制成的砂浆材料,该砂浆可服务于砌筑、抹灰等常见用途范畴,也会在部分结构层发挥出结构承载的功效,制备流程里有再生骨料的甄选、清洗以及干燥工作,随即跟其他原材料依照一定比例混合,再生骨料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砂浆性能,尤其是涉及到的吸水程度、颗粒样貌及级配情形,主导了最终砂浆工作方面与力学方面的表现,再生骨料砂浆可减少对天然砂石资源的依赖情形,属于促进建筑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材料范畴。

2. 再生骨料水泥砂浆工作性研究

2.1 再生骨料替代率对工作性的影响

再生骨料替代率,是影响水泥砂浆工作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没错,若替代率较低,砂浆流动性未见明显变化,且展现出一定的保水效能,但要是替代率升高至 50% 以上情形出现时,鉴于再生骨料表面有粗糙度且吸水性突出,砂浆拌合物粘聚性减弱、和易性欠佳,工作状态明显变差,原因在于高吸水率让拌合水迅速被吸附掉,难以维持呈现正常的流动,处于实际工程项目操作期间,必须控制再生骨料替代的比率,实现施工表现和操作的便利。

2.2 就再生骨料粒径与级配而言对流动性的作用

再生骨料粒径分布对砂浆空隙率与密实度存在直接作用,继而影响到它的流动性,再生骨料若粒径较细,比表面积则更大,引发砂浆的黏度上扬,流动性减弱,较大粒径的骨料可在一定程度对颗粒排列做出改善,增强砂浆黏稠度,若再生骨料级配良好,可充分填充骨料相互间的间隙,搭建紧实骨架构造,因而提升砂浆整体均衡性与作业可实施性,若要提升砂浆工作性,优化粒径和级配不失为有效途径。

2.3 吸水率与砂浆保水性分析

再生骨料往往呈现出较高的吸水率,拌合初期能迅速汲取大量水分,造成水泥水化进程出现变动,引发砂浆早期水分丧失、干缩开裂现象,因吸附现象,水泥浆液水分降低,导致砂浆拌合物极度干涩,使施工的流畅性及最终粘结状态变差,经预湿处理、加入保水剂或恰当提升水灰比可改善相关问题,增强砂浆保水性,降低再生骨料吸水率乃是优化保水性的关键之举。

2.4 掺合材料对工作性的影响

为获取再生骨料砂浆良好流动性,可添加包含粉煤灰、矿粉、硅灰的掺合料,此类微细材料可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形成更为紧凑的微观组态,由此强化砂浆可泵送性与润滑特质,有一部分掺合材料具备一定量的火山灰活性,能够跟水泥水化后的产物起化学反应,改善砂浆后期特性,粉煤灰除提升工作性能外,还可实现水泥用量的降低,减少成本且削减碳的排放,不同种类掺合料在流动性影响方面差异明显,宜结合工程需求恰当甄选。

3. 再生骨料水泥砂浆力学特性及耐久性探究

3.1 抗压强度发展规律

再生骨料砂浆抗压强度与替代率、骨料性质存在较强关联,低替代率(若在 20% 以下范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因“微填充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所提升,但在替代率达到较高水准的时候,砂浆的结构体现为疏松情形,强度急剧下降,此现象主要源于再生骨料附着的老砂浆界面,削弱了骨料与新水泥浆的粘结,经由提升水泥强度档次、添加活性物质等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强度损失加以弥补,维持结构的稳定水平 [1]。

3.2 粘结强度与粘结界面分析

要衡量砂浆与基体的粘结性能,粘结强度是重要的指标,再生骨料表面结构直接左右着粘结效果,再生骨料表面呈现粗糙、多孔之态,存有一定的“咬合效能”,利于跟水泥浆实现机械嵌固效果,但表面存在的老化水泥浆、微裂纹,或许会让粘结界面不再连续,引起整体粘结性能的弱化,借助表面处理跟预湿手段,能达成界面结构的良性改变,增大砂浆跟砖体、混凝土基体的粘结结合度,增强结构的整体聚合性。

3.3 抗渗性和抗冻性能探讨

再生骨料水泥砂浆普遍在抗渗性方面不及普通砂浆,此乃因其内部孔隙密密麻麻、连接通道纵横交错,较易生成“毛细通道”,加剧水分迁移,引发渗漏风险上扬,在冻融循环往复的阶段,水分结冰膨胀情况,易引起微裂纹的扩展,引起耐久性下滑,为应对这些棘手状况,可引入密实剂,也可采用高效减水剂,提高砂浆的密实水准;采用优化养护工艺及运用包裹型添加剂,可极大提升砂浆抵御冻融的能力。

3.4 长期性能与环境适应性分析

从长期性能所展现的层面看,若条件合适,再生骨料砂浆依然可以维持性能稳定,伴随水泥不断水化以及骨料界面优化,其强度的增长渐次趋向平稳,面对各异气候情形,尤其是在类似高温、高湿或寒冷的环境里,其性能表现受外界影响呈现出较大幅度波动,添加矿物掺合料跟外加剂可提高其耐高温、抗化学腐蚀等本领,再生骨料砂浆若实现设计要求,能用于多样建筑情形,为具有光明前景的可持续材料类型 [2]。

结论

本文系统研究了再生骨料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替代率、粒径、吸水率及掺合材料等因素对砂浆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作用。控制合适的替代比例、优化骨料级配、降低吸水率、添加掺合料等措施,可有效提升砂浆的施工性、强度及耐久性。虽然再生骨料砂浆在性能上仍与传统材料存在差距,但其环保与经济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加强标准化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推动其在建筑行业的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轩萱 , 高启聚 . 水泥稳定再生碎石骨料的力学和收缩性能研究 [J].四川建材 ,2025,51(06):1-4.

[2] 尹鹏博 , 李璞媛 , 李聪霞 . 污泥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微观机理研究[J]. 甘肃科学学报 ,2025,37(03):109-118.

作者简介:孙庆峰(1989 年5 月-),性别:男,籍贯:辽宁鞍山,民族:满族,学历:本科,工程硕士,职称:副教授,工程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及智能建造领域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面上课题项目,项目名称:土木工程实训教学使用的低强度石灰砂浆再利用技术研究,项目编号:JYTMS2023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