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思政课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现实路径探析

作者

李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新时期要促进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发展,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里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主渠道;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创新理论教学对党的吸引力;以创新理论教育人的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教学改革;现实路径

引言

思政课是高校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主阵地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渠道,新时代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让学生真学、真懂、真用。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建设方面探讨了新时代下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推进的现实路径,努力增强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

要想达成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当务之急便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迭,把党的创新理论自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专门制定教学方案,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程之中。要及时将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在教学中有机融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重要内容,并将党中央最新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及时纳入课堂教学,推动教学内容动态更新,引领学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统筹规划,及时推出高质量配套教材和学习辅导材料;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入挖掘、遴选鲜活生动优秀案例,因地制宜编制富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案例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通过教学内容系统设计与动态更新,为将党的创新理论融会贯通、入脑入心地传授给青年学生提供有力资源与素材支撑[1]。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吸引力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党的创新理论教学吸引力,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非常重要,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深度参与中加深对理论理解。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制作形式新颖、内容鲜活慕课、微课、动漫视频等在线课程资源,整合名师示范课等优质资源,创设沉浸式、交互式数字化教学场景,提高理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一线,在亲身体验、切身感悟中升华对党的创新理论认知。精心设计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成就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化社会调研,引导学生在剖析问题过程中感悟理论的真理力量,将信念坚定、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内在统一起来,提升思政课教学针对性以及实效性[2]。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育人能力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育人能力,对于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发展非常重要,要建立并健全教师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专题理论培训,引导教师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研读经典原著,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政治领悟力、理论思维能力、教书育人本领,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将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作为评价重点,强化教学实绩导向,运用好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多元评价,优化反馈改进机制,促进教师潜心教书、精进教学。探索建立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政课教学研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引导教师投身社会实践,制定教师基层调研计划,鼓励参与重大课题攻关,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在调研体察、剖析问题中提炼鲜活案例,增强教学说服力和感染力。组织教师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等开展对口支援和志愿服务,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锤炼党性修养,厚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家国情怀,切实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3]。

结语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上同向同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说服力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一份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琳,李珂珂.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何、以何、如何[J].中国大学教学,2024,(11):17-22.

[2]胡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探析[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24,34(03):51-52.

[3]杨芍,侯胜.推动新时代云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路径探析[J].社会主义论坛,2024,(0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