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别样风采​

作者

谢春荣

广东省博罗县麻陂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别样风采,旨在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2.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教师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2 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平台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试题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平台上搜索合适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线教育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课外学习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阅读、写作练习等,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2.3 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表面,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势​

3.1 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将其融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在讲解《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相关的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

3.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有趣的动画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识字游戏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3 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在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在学习空间方位等抽象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4.1 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在选择多媒体资源时,要确保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避免使用过于花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资源;在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时,要对平台上的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优质的资源推荐给学生。​

4.2 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融合,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教学环节中,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发言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筛选、处理信息;要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4.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育平台使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方法等。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五、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5.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案例​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播放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视频,让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有了初步的感受。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课文中对小兴安岭景色的描写。教师还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在课后,教师推荐学生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查找关于小兴安岭的其他资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2《司马光》教学案例​

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动画视频展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在课堂上,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六、结论​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诸多优势,丰富了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个性化学习。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注重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教师培训。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小学语文课堂将焕发出别样的风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应用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秀兰.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 赤子000.012 (2018): 35.

[2]王自强. "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实验教学与仪器 031. 001(201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