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探讨

作者

朱加琦

金华市婺城区洋埠镇中心小学 321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社会愈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意识的重视程度,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类劳动活动,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本文将围绕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围绕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探究,并分别提出了组织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运用情境互动教学法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深挖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校内劳动实践活动等三点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策略;劳动教育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五育并举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阶段,部分学校劳动教育缺失,导致学生的劳动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劳动热情。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一、依托组织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教育不可以局限于校园之内,在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内,学生可以通过职业体验、顶岗实习、参与劳动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体验劳动活动。教师在设计劳动教育内容时,也应融合社会环境,带领学生到社会场所中参与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责任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劳动教学效果。

例如,以举办“五一”爱心公益植树活动为例。当五一劳动节来临时,教师可以举办一场“五一”爱心公益植树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准备一些树苗,再邀请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植树建林活动。教师可以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为指导志愿者,让志愿者家长辅助教师教导学生植树。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陪伴下扶正树苗、挥锹培土、踩实根部,在植树建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二、运用情境互动教学法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情境互动教学法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讲解劳动故事,展示劳动图片或视频,运用肢体语言展示劳动动作,带领学生排演劳动情景剧,让学生能在各类劳动情境中学习劳动技能,了解劳动教育知识,感受劳动的乐趣所在。教师更可以围绕情境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劳动相关内容。由此,通过教师运用情境互动教学法展开教学,在点燃学生劳动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能更愿意主动参与到劳动活动中。

例如,以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活动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事先调查一下学生感兴趣的农作物,再上网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种植视频,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农作物的种植加工过程。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照片,让学生边细致观察照片,边聆听关于粮食种植的感人故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围绕劳动主题设计一些问题,如:“农民伯伯工作辛苦吗?你能从农民伯伯身上学到什么?”等,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劳动的价值所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加强劳动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校内劳动实践活动

在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校内劳动实践活动,点燃学生的劳动热情。学校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硬件设备创造劳动教育氛围,挖掘学校中潜在的劳动课程资源,开展创建劳动模范宣传栏、组织劳动教育创作比赛、制定劳动制度、评选课堂劳动明星等多种类型的劳动教育活动。教师还可以深挖教材内容,以教材中的劳动主题为线索组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各类小物件,掌握各种劳动技能。教师更可以设计一些家庭劳动活动,让学生能在家长的监督和陪伴下完成劳动任务,有助于家长与学生间的交流,帮助家长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例如,以浙教版小学四年级《别致的小鞋》为例。本课以使学生能用纸绳作为主要材料粘贴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工艺纸鞋,掌握粘贴的技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对纸绳工艺制作的兴趣为目标。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可以组织一场实践活动。先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制作纸鞋的方法,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剪些底样、盘粘鞋底、粘鞋的搭攀、装饰小拖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制作好的小拖鞋拿回家给父母看,让学生父母点评一下学生的作品。更可以鼓励学生将制作小拖鞋的方法教给父母,让学生家长与学生一同制作一双亲子小拖鞋。由此,通过教师深挖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校内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陪伴下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有助于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目标。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实施劳动教育,通过组织校内外劳动教育活动、运用情境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兴趣、劳动意识均能得到加强,使学生能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觉劳动的习惯,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有助于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昊.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教育界, 2024,(29): 140-142.

[2]倪振贤.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价值和策略[J].吉林教育, 2024,(25):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