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损伤后体育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效果
吴雷 王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青少年业余体校 157000 哈尔滨医科大学 24 助产一班 163711
引言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其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青少年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运动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不足,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损伤。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还可能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阻碍其正常的成长和发展。体育康复训练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康复手段,在青少年运动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青少年运动损伤后体育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意义
青少年身体正处发育关键期,运动损伤易对其骨骼、肌肉、关节等造成不良影响。科学制定体育康复训练方案,能依据损伤类型与程度,精准规划康复流程。如针对关节扭伤,通过循序渐进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可防止关节粘连、僵硬,恢复其正常活动范围;针对肌肉拉伤,合理的肌肉力量训练能促进肌肉纤维修复与再生,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帮助青少年尽快恢复到受伤前的身体机能水平,保障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2 体育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原则
2.1 个体化原则
每个青少年的身体状况、运动损伤类型、程度以及自身的运动基础和康复需求都存在显著差异。有的青少年可能是踝关节轻度扭伤,而有的则是膝关节韧带严重撕裂;有的平时运动量较大、身体素质较好,有的则相对缺乏运动、体质较弱。因此,体育康复训练方案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个体差异,进行量身定制。在制定方案前,要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包括身体机能测试、损伤部位检查、运动能力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为不同情况的青少年制定专属的训练计划,明确训练目标、内容、强度和频率等。
2.2 循序渐进原则
运动损伤后的身体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体育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低强度、小运动量的训练开始,随着青少年身体适应能力和康复进展的逐步提高,再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运动量。在训练初期,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可采用一些温和的训练方式,如关节的被动活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等。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抗阻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2.3 全面性原则
体育康复训练不仅要关注损伤部位的恢复,还要注重青少年整体身体机能的提升。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部位的运动损伤可能会影响到其他部位的功能。因此,康复训练方案应具有全面性,涵盖多个方面的训练内容。除了针对损伤部位的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外,还应包括平衡能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心肺功能训练等。平衡能力训练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柔韧性训练能够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肌肉的弹性。
3 青少年运动损伤后体育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策略
3.1 精准评估以明晰康复基础
制定青少年运动损伤后的体育康复训练方案,精准评估是首要环节。要对青少年的损伤情况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评估,涵盖损伤类型,如是扭伤、拉伤、骨折还是脱臼等;损伤程度,像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损伤部位的具体状况,包括周围组织的受损情况等。同时,还需评估青少年的身体整体状况,如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等。例如,一个经常参与篮球运动且身体素质较好的青少年,与平时缺乏运动、体质较弱的青少年,在相同踝关节扭伤的情况下,康复训练方案应有所不同。
3.2 设定分阶段且具可操作性的目标
青少年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设定分阶段的康复目标。在急性期,主要目标是减轻疼痛、控制肿胀、保护损伤部位,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此时,训练内容应以简单的关节被动活动和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强度较低。随着病情的好转进入亚急性期,目标转变为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平衡能力。训练可逐渐增加主动活动和适量的抗阻训练。
3.3 科学选择多样化且适宜的训练内容与方法
根据青少年的损伤情况和康复目标,科学选择多样化的训练内容与方法至关重要。对于关节活动度受限的情况,可采用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方法。主动运动是让青少年自主进行关节活动,如手指的屈伸、膝关节的屈伸等;被动运动则是由康复人员或借助器械帮助青少年完成关节活动,适用于损伤初期或自主运动困难的情况;助力运动是在青少年自身用力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外力辅助,促进关节活动。在肌肉力量训练方面,可选择等长收缩训练、等张收缩训练、等速收缩训练等。
3.4 动态调整方案以适应康复进展
青少年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康复训练方案也需要根据康复进展进行及时调整。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定期对青少年的身体状况、运动功能和康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结语
综上所述,青少年运动损伤后的体育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通过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性和安全性等原则,按照科学的制定流程,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强度和频率,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能够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体育康复训练方案。通过定期评估康复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可以帮助青少年尽快恢复身体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 青少年短跑力量训练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措施分析研究 [J]. 徐晓明 ; 邵帅 . 体育风尚 ,2020(05)
[2] 体能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训练研究 [J]. 周天星 . 体育风尚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