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启示与实践
辛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林业小学 154431
摘要: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重大变革和创新,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美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和实践路径:以美育为引领,更新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内涵,树立崇高信仰和价值追求;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渗透美育元素,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在学校、教师、课程等层面整合资源,构建美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育人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美育;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以美育为引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重构
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亟需更新和重构,美育强调以美的教育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激发学生争做美好事物的创造者,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该课文塑造了五位壮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形象,彰显了他们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美育为引领,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五壮士的崇高品格,领会课文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思想内涵。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壮士置生死于度外、誓与狼牙山共存亡的英雄气概。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红色经典,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师还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体悟五壮士的精神之美,比如补充五壮士的生平事迹,讲述他们在生死关头,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仍坚贞不屈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信仰的力量和精神的伟岸。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英雄的特质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新时代的英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达的准确、生动、形象。比如五壮士宁死不屈狼牙山上狼牙舞,风雪千年志不移等语句,既有排比的气势,又富有比喻、拟人的形象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美和意蕴美,领悟作者寄托其中的家国情怀,进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
小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将美育巧妙地渗透其中,以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例,本课描述了战士邱少云英勇就义、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展现了邱少云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邱少云的崇高品格,更要创设情境,设计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沉浸式的美的体验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洗礼。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扮演邱少云等志愿军战士,体验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大无畏气概。
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外美育资源,组织主题班会,邀请革命烈士后代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通过讲述英雄的事迹,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精神内涵,感悟他们的崇高品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美。邱少云舍身为国,壮烈牺牲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幸福,他把生的希望和青春都献给了火热的战斗等语句铿锵有力,既展现了邱少云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表现了作者对邱少云的崇敬之情。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不仅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蕴含着强烈的情感,给人以美的感受。引导学生品味这些优美的语句,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元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能够打破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进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三、构建美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路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美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实践路径,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美育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的有机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语言文字之美,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从而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学校层面要更新教育理念,将美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校领导要重视美育,加强学校的美育环境建设,如布置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美术馆、博物馆等校外美育资源的合作,通过参观、体验、学习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亲近美、感悟美、创造美的平台。
语文教师应主动学习美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美育意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因素,创设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体验。比如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以提升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要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整合相关学科,实现学科融合,创新美育实践模式,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要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渗透美育元素。比如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美的意境,在习作中体验创造之美。
将美育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构建具有语文特色的美育实践体系。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美、热爱美、创造美;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开放互动、自主探究的语文课堂,鼓励学生表达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欣赏自我、超越自我,将美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能够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丰富语文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新时代背景下美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核心要义,将美育有机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路径、提升育人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美育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语文教学也是美育的重要载体,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整合美育资源,创新实践路径,才能更好地实现美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咏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路径探索[J].新课程,2022,(40):175-177.
[2]魏莹.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研究,2022,(07):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