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骨干专业发展为特色专业,成长为四川省在建名专业
周艳
四川省雅安市四川省档案学校 625000
摘要:四川省档案学校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原档案管理)专业由骨干专业发展为特色专业,成长为四川省在建名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专业实训条件和提升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谨遵“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行业宗旨,不断培养出一批有一批职业素养高、技术技能强的专业人才。
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业。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档案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作风更加过硬,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明显提升。我校的图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原档案管理)专业在201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示范校中的骨干专业后,开始探索改革创新之路,在2020年3月被四川省批准为第三批示范(特色)建设专业,在2022年5月被确定为四川省“三名工程”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最初的“分段递进、工学结合”发展成为“双元双套、三层三师、四阶五能、塑心育人”;课程体系由传统型改革为融入岗课赛证现代型;教师队伍由理论型成长为“双师型”;实训基地由单一教学功能转型为教学和生产并重型;评价体系由结果性理论考核发展为过程性技能考核。专业建设整体思路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专业建设整体路径
1.1校企共育,各用所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1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确定人才培养新思路。通过走访、调研、校企互访等方式,从“学、训、企、研”四个方面进行专业建设,形成了档案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修订、完善了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经学校党委会讨论通过后发文执行。
1.1.2三阶段,三目标,初步形成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反复研讨,初步形成了“双元双套、三层三师、四阶五能、塑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年学习期间,第1-2学期为夯实基础阶段,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学生具备文化基础及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实现学生从无知到入行的转变。第3-4学期为强化专项阶段,以“项目式”工作环节为教学载体,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办企业进行走岗实训,学校和企业双主体,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实现从入门当入行的转变。第5-6学期为综合实践阶段,通过参与完成真实项目,学生具备做项目、谈项目、评项目的能力,实现从入行到入职的转变。
1.2对接岗位,重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1.2.1完善标准,落实思政,推进课程标准和教材建设。制定了档案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实习实训标准;围绕教学方案、教学课件、项目材料、项目案例、实训指导书,已形成《档案法律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已完成《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已编写《档案整理》《档案保管保护》2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已完成《中国档案历史》《档案文化赏析》等8门专业课程标准修订工作。
1.2.2师生互动,任务驱动,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建设,逐步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研组从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将课堂教学转变成师生互教互学模式,与学生、学科特点紧密结合,与企业合作,采用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促进了工学结合,实现教学与岗位对接,学习与工作对接,助力学生在课堂上听得进、操作上说得出、岗位上做得到。2020年学校承接凉山州喜德县精准扶贫档案整理,档案管理专业学生轮流按照项目教学模式参与档案整理。总共完成27个县级部门24个乡镇170个村共一万多卷精准扶贫档案。教师带领学生也完成了学校自身基建项目档案的前期整理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化加工。
1.3企业进课堂,教师下企业,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1.3.1打造新平台,提升双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四川资育档案文化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档案管理专业教师年度培养工作计划》《档案管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施方案》。创造多层次、多种类的教师发展平台,打造“一师多能”的复合型师资团队。
1.4资源共享,校企共建,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1.4.1对接产业,紧贴需求,优化实训条件。参照企业场地管理规范,提升了档案整理实训室、档案数字化实训室、档案保管保护实训室的软硬件水平,其中档案整理实训室按照档案管理专业五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要求标准化配置,档案数字化实训室按照岗位工作要求流程化配置。制定了《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文件材料进出库管理制度》《实训室实施设备使用规范》等制度。学校积极争取到2000万资金,修建档案实训基地已经完成正在准备项目验收事宜,预计2022年9月开学投入使用。
1.4.2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依托牵头成立的四川档案职业教育集团,2020年10月16日,学校举行“校企共建、双元育人”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学校与云南资和信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世纪科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千里马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档案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师资互聘、实训基地共享。
1.5五位一体,四方满意,改革评价体系
1.5.1五位一体,四方满意,建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机制。根据职业岗位、行业用人标准,结合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在档案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通过调研、会议讨论等方法共同制订适应行业和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维度及测评指标,学校开发了“四有五好”质量评价监测软件。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评价,形成了学生五好“德、智、体、美、劳”的专业评价体系,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四方满意,为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专业教学保障。
1.6扶贫扶弱,技术培训送上门,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1.6.1帮扶弱小,播撒爱心,建立残疾人帮扶机制。学校依托四川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校办企业,坚持学历教育和社会化服务并举,在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提升服务能力,热心公益事业。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色,联合企业与雅安残联共建档案管理专业残疾人班,有7名学生报读。帮助残疾孩子学到一技之长,在学校和残联的帮助下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郝亮,顾鹂鸣,林晓辉.基于校企共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焊接与切割,2021(9):89-91
[2]覃翠凤.农村职校涉农专业群“双向发力,三方联动,四阶一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9):24-25
[3]高玮.应用物理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以哈尔滨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2021(9):68-69
[4]尹晶,王耀远.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7,8(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