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德育的影响及协同策略

作者

徐勇 肖俊英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第二中学63615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深远。本文先阐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方法,对家庭教育、高中学生德育及协同策略的概念予以界定。深入分析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德育的双重影响,积极方面表现为助力品德观念塑造、行为习惯养成以及情感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消极方面则体现在不当教育方式、不良家庭氛围和家长自身品德问题的负面传导。通过对家庭教育与高中学校德育协同现状的调查,揭示出沟通不畅、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并剖析成因。进而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沟通机制、开展合作活动、提升家长素养和整合教育资源等协同策略。研究表明,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协同对促进高中学生德育发展意义重大,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更优协同路径 。

关键词:家庭教育;高中学生;德育;协同策略

引言

在教育体系的宏大版图中,高中阶段无疑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它是学生从青少年迈向成年的重要过渡阶段,不仅是知识积累与深化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和人格品质逐步定型的核心阶段。德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决定性作用,关乎学生未来能否以积极健康的姿态融入社会,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点和基石,以其独特的亲情纽带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方式,犹如无声却强劲的力量,从学生呱呱坠地起,便持续地浸润和塑造着他们的心灵与品格。在高中阶段,尽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空间逐渐向学校和社会拓展,但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不仅未曾减弱,反而因其深度的情感连接和长期的生活陪伴,依然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的发展产生着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然而,当前高中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复杂挑战,如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影响等。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高中学生德育中的优势,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深度协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成为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系到高中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走向,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一、相关理论基础

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快速发展,德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起点,对高中学生德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说明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德育的影响路径与程度,探索提升二者协同效果的策略。介绍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理论基础,用调查研究法获取一手资料,通过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问题。

明确家庭教育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对子女进行的全方位教育活动,具有早期性、长期性、情感性等特点。高中学生德育是指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协同策略强调家庭与学校等教育主体在德育工作中相互配合、资源共享,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德育的积极影响

家庭通过长期的言传身教传递道德观念,家风家规中的价值取向深刻影响学生对善恶、美丑的判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与价值体系。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自律和勤奋等习惯,同时引导学生遵守社会规范,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基础。家庭给予的情感支持能让学生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德育的消极影响

溺爱型教育易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纵;专制型教育可能导致学生胆小怯懦或逆反心理严重;放任型教育会使学生缺乏规则意识和道德约束。家庭关系紧张,如父母频繁争吵,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品德发展;家庭中存在不良行为习惯或错误价值观,也会误导学生的道德判断。家长自身若存在不诚信、自私自利等品德问题,容易被学生模仿,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产生消极影响。

四、家庭教育与高中学校德育协同现状调查

设计针对高中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调查问卷,涵盖家校沟通频率、合作内容、合作方式以及对协同效果的满意度等方面。同时选取部分典型样本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家校协同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呈现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协同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如沟通渠道不畅通、合作形式单一、家长参与度不高等,并从观念差异、时间精力限制、缺乏有效组织协调机制等方面剖析原因。

五、家庭教育与高中学校德育协同策略

搭建定期的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沟通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微信、QQ 等即时通讯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德育表现与问题。共同策划亲子德育实践活动、主题班会等,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德育课程的教学与评价,让家长深度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开设家长学校,举办德育专题讲座、培训课程,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指导服务,提升家长的德育能力与素养。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如共享德育师资、图书资料、实践基地等,共同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校本课程。

六、结论与展望

总结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德育既有积极的引导塑造作用,也可能因不当教育产生消极影响,强调有效的协同策略对提升高中学生德育效果的重要性。指出研究在样本选取、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协同的新模式、新路径提出展望,期望能为高中学生德育工作提供更具操作性和创新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梁军林.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J].网页.2021.

[2]严先元.新课标教学内容[J].学周刊.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