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
戴寒松 郭庆云
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变得愈加重要。近年来,“五自策略”作为一种新的德育教学方法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五自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其在实践中的效果与挑战。通过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本文阐述了五自策略的核心要素,探讨其如何帮助学生在选岗自主,行为自律,班会自议,活动自策,评价自省五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关键词:五自策略,初中德育,应用与效果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这一阶段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往往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法。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方式,以更好地应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五自策略,即通过选岗自主,行为自律,班会自议,活动自策,评价自省五个方面来推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成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
一 、五自策略应用效果分析
1.1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
五自策略的应用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显著作用。通过行为自律的培养,学生在思想上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能够自觉地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自律方面,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在没有外部强制力的情况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自信心的培养上,学生逐步树立了坚定的目标,敢于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1.2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
五自策略不仅注重德育素质的提升,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自尊与自信的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活动自策,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五自策略提倡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发展个人特长。例如,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以自强的态度面对挑战,不轻言放弃,从而促进了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自策略强调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潜力,拓宽其发展空间。
1.3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
五自策略的应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先,在自觉性培养方面,学生能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理性看待自己的优缺点,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从而减少了自卑和焦虑感。其次,五自策略中的自律和自信要素,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自尊和自强的培养则帮助学生提高了情感调节能力,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增强了心理抗压能力。
二、 五自策略应用中的问题与挑战
2.1 教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尽管五自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具有显著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仍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教师的理念与方法有待更新。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缺乏对五自策略的深刻理解与应用。部分教师对如何将五自策略融入课堂教学存在困惑,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系统的德育培养模式。其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五自策略的落实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德育教学经验,尤其是在面对学生个体差异时,未能采取灵活的个性化指导方法。
2.2 学生接受度与参与度的差异
五自策略虽然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不同,这使得五自策略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做到“全员覆盖”。一些学生可能对自觉性、自律性等要求感到难以适应,尤其是习惯性依赖外部监督的学生,可能在初期缺乏足够的内驱力去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2.3 外部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五自策略在德育教育中的实施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学生来自于家庭教育条件较差的家庭,他们可能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支持,甚至在家庭中缺乏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这使得五自策略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例如,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学术成绩,对孩子的德育培养关注较少,甚至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脱节,影响了五自策略的全面贯彻。
三 、优化五自策略的实施路径
3.1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与支持
优化五自策略的实施路径,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与支持。教师是五自策略实施的关键力量,只有教师具备了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德育目标。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教育相关的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五自策略的核心理念,提升其实施的能力与信心。同时,教师也应接受关于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个性化教学等方面的培训,以便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培训过程中,除了提供理论支持,还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交流和讨论,让教师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为了确保五自策略的可持续性,学校还应给予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支持,减少其他事务的干扰,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德育教育中。
3.2 提高学生参与感与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主动性是优化五自策略的重要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决定了五自策略能否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德育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知自觉、自律等德育要素的内涵。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设计一些德育活动,提升其参与感和归属感。通过赋予学生更多的决策权和表达权,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到五自策略的实践中。
3.3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是确保五自策略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目前,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德育素质的综合评估。为了优化五自策略的实施,学校应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标准不仅应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还应关注其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德育测评、班主任观察记录、同伴评价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其次,应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互相监督,认识到自己在自觉性、自律性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不断改进。
结束语
五自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选岗自主,行为自律,班会自议,活动自策,评价自省五个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个性化发展和心理健康也得到了良好的促进。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接受度及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仍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周文斌.简析初中德育中励志教育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 2018(12).
[2]陈以聪.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班级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