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构研究
宁金丹
武汉学院 430200
摘要:新时代高校师德长效机制的建设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探索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迫在眉睫。高校师德长效机制构建需要高校教师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拥有过硬的职业素养,高校需要构建科学全面的师德督导督查体制。面对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高校教师使命责任感有待加强、高校师德评价机制有待完善、高校师德激励机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高校需要不断推进教师理想教育常态化、高校师德评价制度系统化、高校师德奖惩机制精细化。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近年来,针对如何在高校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问题引发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热议。师德建设不仅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成长,进而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新时代国内外波诡云谲、各种思潮激荡的新局势、新状况,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探索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建构要求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在新时代面临新要求,这需要高校教师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拥有过硬的职业素养,高校需要构建科学全面的师德督导督查体制。
(一)以坚定信仰筑牢政治立场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教育环境复杂化、文化内容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态势,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教师,越是面对复杂严峻的教育环境,越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主张,严格遵守高校教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基本职业道德。正直高尚的人格是吸引和赢得学生喜爱和尊重的关键。
(二)以过硬本领提升职业素养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成长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知识技能和产业品类更新迭代速度超前,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做出调整来适应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这些变化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以及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教师师德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各部门全体发力,打出组合拳,仅仅依靠教师个人去提升教师自身道德品质是不切合实际的,党委工作部牵头,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教师师德培训、提升和监督工作,教师积极参与,在各项培训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重视师德养成,在提升教学基本功的同时同步推进自身师德的建设,从而真正将“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起来。
(三)协同发力强化督导督查
高校师德建设关系国之教育的根本,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严格高校师德督导督查至关重要。高校党委工作部牵头,协同纪委监察部门、人事部门共同开展师德督导督查工作,面向高校全体基层教师,依据党和国家关于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高校教师师德行为进行督导,尤其是个别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应该依照法律法规严格惩处,以净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师德督查的警示作用。此外,高校应建立全面的高校教师师德督导督查体系,校内监督和校外监督相结合、借助新闻媒介监督和群众监督等手段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容进行监督,建立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等惩戒机制,实现师德督导督查常态化,以促进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成长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支持者、遵守者、维护者、监督者。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建构现状
从高校师德失范的案例来看,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建构还存在高校教师使命责任感不强、高校师德评价机制不完善、高校师德激励机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一)高校教师使命责任感有待加强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最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但是近年来,高校师德失范事件多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表明高校个别教师淡漠使命感和责任感,理想信念模糊,既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也不深入研究的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导致政治理论素养缺乏,个人职业规划迷茫,甚至将个人不如意等负面情绪带进课堂,传输给学生错误的思想认知。一些教师个人职业素养不够,不能坚守教师职业道德底线,出现片面追求学术成果、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套取项目经费、收受贿赂等恶劣师德失范行为,损害高校教师的职业形象,进而影响高校教育的实效性。要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增强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极其关键。
(二)高校师德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师德评价考核机制是促使高校教师落实师德规范、促进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条件。当前高校尚未建立一套针对高校教师的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机制,且未形成高校各部门联动评价考核机制,在评价反馈机制上,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面对高校师德考核评价,部分教师存在侥幸心理,应付了事,不能正确认识考核评价的正向强化作用,依旧我行我素,将个人精力更多的投入在个人利益的追求上,直接削弱考核评价机制的作用。因此,亟待在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考核机制,整顿肃纪,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高校师德激励机制执行不到位
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实质是激发高校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能够内化于心,自发践行。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教师都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衷心教育,是有着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但是伴随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有些高校教师也日渐抛却理想信念,自愿受到金钱、利益等不良风气的荼毒。尤其近年来,高校师德师风失范的案例不断增多,充分说明当前高校师德师风机制的建设还存在较大问题,激励机制并不完善或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对此,高校还需制定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配套的激励措施,引导广大教师将更多精力投放在教书育人上来,为高校教师营造良好的践行师德规范机制环境。
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建构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不断推进高校教师理想教育常态化、高校师德评价制度系统化、高校师德奖惩机制精细化,以此来推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高校教师理想教育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高校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关键在于强化教师师德教育,健全教师师德师风内在和外在的制约机制。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管理,用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武装自己,在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下促使自身师德自主养成,并在实践中始终践行师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高校教师当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增强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高校各部门协同联动,共同为高校师德长效机制建设保驾护护航,党委工作部、人事部、科研处等各部门联合,从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抓起,以日常工作为核心,强化师德监督,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根据高校实际形成科学系统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强调高校师德规范红线,扎紧高校师德规范藩篱。
(二)高校师德评价制度系统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提高评价中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克服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弊端,引导思政课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当前高校师德评价机制存在形式化现象,未能充分发挥师德评价机制的作用。对此,高校需制定系统化的高校师德长效评价机制,健全“学生-部门-学校”三方协同的师德评价体系。学生针对课堂授课内容以及教师授课过程对教师进行合理客观的综合评价,各基层部门以及各教师之间针对各自工作日常以及思想动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高校各职能部门针对学生和各基层部门的评价结果做出综合测评,由此形成自评与他评,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多方监管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此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创新师德评价路径,将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搜集师德评价大数据进行师德量化分析,将评价结果整理成反馈意见,形成有评价、有反馈、有改进的全方位高校师德评价长效机制。最后,将评价结果与职称晋升相挂钩,强化高校教师对师德规范的重视,从而提升教师自我职业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高校师德规范。
(三)高校师德奖惩机制精细化
高校师德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犹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高校师德奖惩机制能够促进高校教师师德的自主养成,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师德长效机制的构建。在奖励机制方面,以师德师风作为检验教师道德素质的第一标准,对照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师德考核评价的结果与职位晋升、职称评定、工资奖金等物质激励相结合,与宣传表彰、荣誉奖励、培训交流、公开座谈等精神激励相挂钩,激发高校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爱岗敬业、拼搏上进的高尚职业道德情怀。在惩罚举措上,对于违反师德规范的高校教师,在职务晋升中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教师准入、淘汰和分流制度,情节严重的教师要依法处置,严惩不贷。对于师德规范意识薄弱的教师,要对其采取谈话批评、培训教育等方式,强化严格遵守师德规范的意识。总之,高校师德奖惩机制能够维护高校教师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高校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同时,长效机制的建设任重道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而是应该以学校党委工作部牵头,各部门合作,师生协力,构建一系列协同发力、精准着力、符合实际的高校师德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杜峰.不断完善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20(20):39-40.
[2]张建红.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4):112-115.
[3]郑晓东,肖军霞.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147-151.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人民日报.2019-03-18(1).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人民日报.2019-03-18(1).
[6]习近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N].人民日报.2021-03-07(1).
[7]秦东方,黄戈林.大思政格局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5):129-135.
作者简介:宁金丹(1993.0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武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