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地理跨学科活动作业的设计策略与实证研究

作者

姜艺璇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高级中学 365050

摘要:在2021年的7月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该文件明确提出了“作业布置应更加科学合理,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并加强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指导”等相关建议。“双减”政策实施后,地理教育领域对地理作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地理作业在地理教学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它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晚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升,因此,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本文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并从跨学科的视角来设计高中地理作业,希望能为一线地理教师提供跨学科作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跨学科活动作业;设计策略;实证研究

引言

在"双减”背景下,有效开展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质量和水平,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且可以通过具体的作业掌握相关知识,挖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潜能。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文章通过对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双减”背景下有效进行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地理综合思维与跨学科作业

1.地理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地理领域的关键技巧之一,这种思维模式和技巧涉及到对地理环境全局的理解,其中主要涵盖了元素全面、时间全面以及区域全面三个层面。由于地理环境的多元性,地理学研究必须采用全面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地理学的核心思维模式。事实上,综合思维并非只是地理学的关键技巧,所有的学科也应该注重培育自身的全面性思考技巧。比方说,语文课程应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而物理课程则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对物质和科学的认识,同样,化学课程也应该教导学生对变动的认识和均衡的概念。我个人觉得,将各种元素、时间、区域融入到全面的思考模型中就是所谓的地理综合思维。这种模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可以从各个层面、各个视角去探索和研究地理的各种情况,并且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去处理这些问题,这对学生掌握地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技巧都大有裨益。

2.地理跨学科作业

“跨学科”这个术语源自“interdisciplinary”,最初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者伍德沃斯(Woodwonh)在1926年首次引入,其主张的是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即在两个或多个学科中进行探索。显然,跨学科的研究并非仅仅局限于特定的领域,倡导突破领域的束缚,利用两个甚至更多的领域的知识来处理日常的问题。“任务”这个概念源远流长,具备深厚的含义。在古代,任务通常被理解为个体的职责或任务,然而,到了现代,任务则被视为对教育的拓展,主要包括课前任务以及课后任务,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行完成的学术任务。地理领域拥有独特的多元化优势,包括其灵活的适用性与可接受的特质。因此,本文对于地理的跨学科任务进行了解释:这种任务的实施,基于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知识积累,主要围绕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通过整合多个领域的信息,构建相对复杂的问题场景,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高中地理跨学科活动作业的设计策略与实证研究

1.以地理知识为基础,构建学科融合内容

制定高中地理任务的第一步就是明确任务的主题,接着在这个前提下搭建相关的学科知识架构。当选择任务的主题时,信息技术老师需要清楚地理学科可被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还包含了更详细的学科,例如宇宙、地球、空气、水资源等。人类社会、集群、文明等领域都包含在人文地理学的范畴之内。信息技术老师会把所有的地理元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对照,从而决定课程的主题设计。在此阶段,信息技术老师会利用微信群或者直接的沟通途径,深度探索学生的日常生活,掌握他们频繁接触的各种元素,并能够影响他们的饮食、居住、出行及一些关键的新闻事件。在对这些话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索后,我们可能会发现其他可能的主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些可能的替代主题。在确定了预选方向和简单的学科分析之后,如果涉及到更多的知识点,教师应该根据这个方向确定关键概念,然后基于这个概念,按照学科内容的逻辑来构建知识体系。在这里,信息技术老师不能盲目地、机械地将内容按照多个学科进行划分,而应该保持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是因为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和问题并不分学科,也不需要解决。在这个部分,知识体系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

2.以课标为线索,整合知识内容

一旦学科的知识架构已经初步搭建,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将这些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这个过程需要对每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也需要依照这些学科的内容在完成任务时的具体影响力,决定如何进行学科的综合。当高中地理的基础任务数量增加时,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会变得更为便捷。通过研究课程标准的规定,寻找学科融合的根源,并分析需求的趋势,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决定将其它学科融入的知识点及路线。针对那些包含大量内容的任务,我们需要在解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拓宽课程标准所需的核心信息,清晰了解它们的含义与范围。比如,地区发展涵盖了经济、政策、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主要领域。接着,假设学科知识仅存在于教材中,那么我们需要依据学科在课程问题中的功能,对学科知识进行详细的分类,并依据学科在课程问题中的功能选择适当的融合策略。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其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整合。如果课程标准对知识点有明确的要求,或者在作业题目中体现出实际意义,那么这种整合将以综合的方式进行。

结语

总的来说,培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在执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需要妥善处理课堂与课外的关系。课后作业需要科学规划,改进内容和形式,优化课后作业的进行方式,关注高中生的兴趣点,巧妙地利用本土资源,并通过合作探索的方式推动,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琳,孙梦婷,黄颖.“跨学科悖论”:概念界定、内涵分析及应对策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3,44(2):3—18.

[2]朱兰婷.基于图书编辑视角的地理跨学科融合思考[J].地理教育,2023(6):62—64,69.

本文为2024年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高中地理跨学科活动类主题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MJYKT2024-219 )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