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评价中生活德育要素的嵌入
谢义仙
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 51053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德育评价中生活德育要素的嵌入,阐述了其重要意义,包括助力学生道德认知深化、推动道德行为养成以及促进道德情感升华,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嵌入策略。旨在通过嵌入生活德育要素,提升小学德育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评价;生活德育;要素
传统的小学德育评价往往侧重于课堂表现和理论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生活德育强调德育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认为生活是德育的源泉和基础。将生活德育要素嵌入小学德育评价中,能够使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反映学生真实的道德水平和成长状况。因此,探讨小学德育评价中生活德育要素的嵌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德育评价中生活德育要素的意义
(一)生活德育要素助力学生道德认知深化
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德育紧密相连,为小学德育评价带来了真实且多样的素材,可推动学生道德认知进一步深化。在生活中学生面对着多样现实的道德情形,像跟同学的会话、家庭里的相处环境等,以对这些生活场景中道德行为的评价为途径,可让学生更直观地弄懂道德规范的内涵。评价学生在班级活动当中的合作表现的时候,可让学生认识到团结互助、相互支持的重要意义,这种以生活点滴为依据的评价方式,让道德认知脱离抽象,而是具备具体可被体悟的属性。它让学生在熟知的日常环境里面,反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从而增进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与认同,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活德育要素推动学生道德行为养成
将生活德育要素引入小学德育评价中,能切实推动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教师可以及时察觉学生的长处和欠缺,且可给予有针对性的督导。比如考量学生于家庭中是否自觉主动承担家务,可以引领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利用连续的评价及反馈,学生可逐步把道德认知转变为实际行动,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而且生活德育要素的评价体现出持续性及日常性,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强化良好的道德表现,让学生在生活的细微点滴中持续提升道德素养。[1]
(三)生活德育要素促进学生道德情感升华
把生活德育要素应用到小学德育评价里,可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进一步升华。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加上情感体验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源泉,评价学生在生活里的道德情感,可引导学生关心他人、留意社会,培养他们诸如同情心、责任感等积极道德情感。例如,评价学生投身公益活动时的情感体验,可让学生体验到协助他人的欢乐,由此拉动其社会责任感强化。这种依托于生活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于真实的情感体验期间,逐步丰富自己道德情感同时深化它,当学生道德情感渐次升华后,他们会更主动地把道德行为付诸实践,造就良好的道德素养,实现德育的终极目的。
二、小学德育评价中生活德育要素的嵌入策略
(一)以生活场景为依托,丰富评价内容维度
将生活德育内容纳入小学德育评价体系,需以生活场景为基础,全面扩充评价内容的维度。生活是德育的源头活水,学生的道德品质在生活的点滴中得以显现。因此,评价不应仅限于课堂表现及理论知识的把握,应将评价范围扩展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生活场景。例如,在家庭情境中,对学生家庭责任感的评价,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做家务、关心家人等。与家长交流后,教师掌握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表现事实,将相关内容整合进德育评价体系。教师也可以实施“家庭小帮手”评价体系,以学生在家做家务的频率与质量为依据进行评分。
(二)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贴合生活德育特点
生活德育的显著特性为实践性、情境性和个体差异,小学德育评价应采纳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使评价方式与生活德育特点相匹配。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展现学生的道德成长水平。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应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培养过程。教师制作学生德育簿册,记录学生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表现,记录学生在日常行为、品德素质和活动参与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细节。按期对学生的德育档案进行剖析,及时挖掘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实施个别化辅导与反馈。[2]其次,引入自我及同伴评价机制,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自我审视及同伴学习。自我评价使学生洞察自己的道德举止和思想,辨识自己的长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同伴评价让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取长补短,提升道德境界。例如,引导学生实施自我及同班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道德感悟与成长心得。
(三)以生活德育目标为导向,优化评价反馈机制
将生活德育元素纳入小学德育评价体系,以生活德育目标为参照点,调整评价反馈手段。评价反馈是德育评价的核心要素,评价反馈使学生知晓自己的道德成长水平,明确奋斗目标,催化学生道德成长。评价反馈若具针对性,则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指导,提供专属的辅导。例如,当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时,教师应迅速给予认可和赞许,并具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值得效仿的方面。学生若有不道德举动,教师应迅速进行纠正与引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剖析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需制定改进方法。
总之,生活德育要素的嵌入不仅能够助力学生道德认知的深化、推动道德行为的养成以及促进道德情感的升华,还能使德育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道德成长状况。
参考文献
[1]石晶玉,张东旭.德育先行提升品格——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略[J].天津教育,2025,(05):53-55.
[2]刘留.德育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研究[J].吉林教育,2024,(3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