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创设和任务指向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杜红雪

鄂尔多斯东胜区第一中学 0170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创设与任务指向这一主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丰富情境类型、增强情境的时代感与现实感、加强情境与任务的关联性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本研究对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质量,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任务指向;策略研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试题对于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质量的试题不仅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情境创设与任务指向这一主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试题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一、丰富试题情境类型

在试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情境类型,除了常见的案例、故事、新闻等情境外,教师还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形式,如漫画、视频、音频等,比如在学习宪法知识时教师可以选取一则与宪法相关的新闻作为试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新闻中的事件,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要关注不同类型情境的平衡,避免过于单一。比如在设计法律部分的试题时,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违法案例而要适当加入一些合法行为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1]。通过丰富试题情境类型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某政法类短视频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如何巧用法律漏洞逃避处罚”的视频。视频用诙谐幽默的漫画形式展现了一名违法者钻法律空子、逃脱法律制裁的过程。该视频发布后在网上引发热议。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视频所反映的问题。并谈谈你对在政治与法律题材的视频、音频等作品中加入类似内容的看法。学生可以通过该案例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对试题的理解。

二、增强试题情境的时代感与现实感

好的试题情境应该紧跟时代潮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要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其融入试题情境中。比如在设计与诚信有关的试题时,教师可以选取近期发生的“学术造假”“食品安全”等事件作为素材,引导学生探讨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边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收集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并将其创设为试题情境。比如针对校园欺凌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他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将试题情境与社会热点、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试题情境与任务的关联性

试题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任务,二者应该紧密衔接、相互呼应,一个有效的试题情境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要明确试题任务并使情境内容与任务要求相匹配。具体来说试题情境要为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信息与线索,但又不能过于直白,要给学生留下思考与发挥的空间,同时试题任务的设置要与情境难度相适应,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试题的效果[2]。比如在学习“平等”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某公司在招聘时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一名女性,该女性应该如何维权?与之匹配的任务可以是:1.这位女性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怎样的侵犯?2.她可以采取哪些法律途径维护权益?通过合理设置情境与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试题情境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在创设试题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参与情境生成的机会与空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两种策略来实现学生参与情境生成,第一种策略是提供基本框架让学生添加细节,教师首先设计一个情境的大致轮廓,比如小华在课间打闹时不小心损坏了公物,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与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小华设定具体的身份背景,并通过补充人物对话、情节细节等,使情境更加丰满、生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加深对相关道德与法律知识的理解[3]。第二种策略是创设开放性情境,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开放性情境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视角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围绕校园欺凌这一话题,教师不应简单地让学生站在受害者的立场思考对策,而应创设一个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主体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案。学生可以扮演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等不同角色展开讨论,通过换位思考,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有助于培养其同理心与责任感。在学生参与情境生成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偏颇理解,引导讨论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比如在校园欺凌情境讨论中,如果学生只关注施暴者的处罚而忽视了对受害者的帮助,教师就要及时提醒学生关注弱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试题情境作为试题的重要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试题的质量与效果。本文围绕试题情境创设与任务指向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丰富情境类型、增强情境的时代感与现实感、加强情境与任务的关联性、注重情境的生成性与开放性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对于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设计,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情境设计理念与方法,精心设计高质量试题,以检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周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5,(01):102-104.

[2]李昕阳.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24,(36):114-116.

[3]张传娜.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J].理想家,20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