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兴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刘怀兵

江苏省泰兴市根思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围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 “兴学课堂” 的应用展开研究。阐述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具体应用策略上,生活情境导入从学生日常感知出发,拉近科学与生活距离;问题情境驱动借助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实验情境探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境教学法为小学科学 “兴学课堂” 注入活力,有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科学;兴学课堂;应用策略

一、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肩负着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是开启学生科学探索之门的重要钥匙。“兴学课堂”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其主动探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情境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将抽象晦涩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小学科学 “兴学课堂” 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情境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从而切实达成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筑牢根基。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 “兴学课堂” 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凭借其创设的丰富多样、妙趣横生的情境,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些生动的情境中,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惊喜和挑战的科学世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复杂情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思考,学生的逻辑思维得以锻炼,能够更加有条理地分析问题;批判性思维得到培养,敢于对已有的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创造性思维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得到激发,能够想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长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升科学思维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思维基础。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 “兴学课堂” 中的应用策略

(一)生活情境导入:从日常感知出发,拉近科学与生活距离

科学知识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生活素材,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以此导入新课内容。

比如在讲解 “水” 相关知识时,以 “水是什么样的” 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先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水,如家中的自来水、河里的流水、天上落下的雨水等,引导他们描述水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接着,可以进一步拓展到 “盐和糖哪儿去了” 这一生活常见现象,让学生亲自进行溶解实验,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变化。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从而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问题情境驱动: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深入探究

问题是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索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 “动物大家族” 单元教学中,首先提出 “动物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别呢” 这一基础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动物分类的方式。接着,进一步追问 “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各自有哪些独特的特征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教材中的图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观看科普视频,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类群的特点。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性问题,如 “为什么有些动物会进化出特殊的生存技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整个问题情境驱动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状态,他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情境探究:亲自动手实践,深化知识理解与掌握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 “常见的力” 时,关于 “弹力” 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弹簧、橡皮筋、海绵等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拉伸、压缩这些物体,感受弹力的存在。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力和恢复原状时的变化,思考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产生弹力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实验情境探究,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认识弹力这一抽象的科学概念,还能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实验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结语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 “兴学课堂”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生活情境导入、问题情境驱动和实验情境探究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深入理解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精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精心创设出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恩山.科学教育的原理和方法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王磊.情境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0):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