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感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化运用
莫振凤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塔溪中心学校
摘要: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途径。笔者从知能发展、人文精神、心理健康三个维度阐述了情理教学的价值,提出巧用情境营造、文本解读、对话活动等策略实现情理教学的途径。研究发现,情理教学合理运用于语文课堂,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打造温情语文课堂提供实证思路。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人格”,把情感培养作为语文的重要育人目标。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轻情感、重应试轻体验的现象,进而使文本解读浮于表面,学生感悟不够。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表达能力
进行小学校园教育和中学校园教育情感的教育是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情感以及怎样表达情感,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文章阅读和分析时,学生需要根据语文教材中所描述的文章挖掘其中简单的和复杂的情感类型,了解他们的情感特点,并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描述情感、表情描述情感和动作描述情感等表现和表达情感的方法,通过语言描述情感等技巧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在进行文本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记录自己的情感。
2.强化文本理解与人文素养提升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效果就是强化对学生文本的理解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文本中深层的情感理解,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脱离文本表象,理解文本作者的思想世界和社会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而且会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对文本情感的领悟,理解自己与历史文化的联系,社会的规则与个人的义务。
3.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情感能教育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的技能。语文课上为学生提供一个保障的环境,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体会各种角色情感,在讨论中学习面对生活压力的解决方式,建构一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及良好的调节、应对模式,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分析文本,学会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情绪,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1.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情境的创设是构建一个特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绘的情感境地当中,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更真切地感受与体验。教师运用多模态教学法,通过对月台送别的三维动画,配合朱自清散文朗诵的音频,让学生直观体会到一种深沉的父爱,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情感表达上的理解与体悟,不仅理解了文本内容的层面,也能够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情感内心。比如观看三维动画片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知到父亲衣服皱巴巴的、手忙脚乱的行动,观看多模态动画视频与收听父亲的朗诵音频相结合,让语言与人物形象通过视听结合更加立体地跃然眼前,感知到文本中细微的情感。还可以指导学生课下进行“我的父亲”微视频的制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也促进了学生细腻情感上的表达。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
为了更好地发现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子,还可以采用情感图谱的可视教学法。比如在进行鲁迅作品《孔乙己》的教学时,可以用情感曲线图谱法让同学们在跟踪人物情感经历得意而终———绝望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影响,造成孔乙己这样的悲惨结果。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分析这一社会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对文字进行感知的同时,又提升了自身对文本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跨文本的共同情感关联的方式。例如将文天祥《过零丁洋》、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与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组合为一组教学材料,通过对两个年代的不同时期表达爱国情怀方式的不同,来促进学生进行不同的写作学习技巧与体会。从情感层面上突破情感局限,再结合社会背景去追溯情感根源与体悟,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但学习了这些优秀作家的写作技巧,而且还更能体会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对国家与民族的赤诚情感。
3.增强师生互动促进情感交流
丰富师生互动也是情感教学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知识的传播,有利于健康向上的师生关系构建,能提供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讨论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把握学生的想法和内心的真实情绪,例如在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针对母亲无私伟大的爱儿子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思念情谊,提出一系列问题:如问题1.文中母亲最害怕听到作者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到“砸坏了两间南房”。问题2.母亲的腿摔坏了,“却怎样也翻不过去”?由此引发同学们对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表达,还能通过交流体会到自身的情感。还可以采用戏剧排练的形式,如在学习曹禺《雷雨》时,各组编排部分戏剧片段,让学生有机会走进戏剧角色的世界,更易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敏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
结束语
情理教学要跳出“课中煽情”的层面,在“知情—激情—励情”的环形机制下逐步实现。教师应当发掘文本中的情理内容,把握学生的实情,权衡好文理之用与情理之教。“情理育人”还可进一步向“任务型学习、社会情绪教学”等领域深入,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心田之“壤”。
参考文献
[1]刘亚平.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化运用[J].学苑教育,2022,(19):9-11.
[2]林丽.浅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