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于丽影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八中学 132101
摘要:本文聚焦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深入剖析其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和培养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文章从生活实例、实验活动、多媒体资源和问题引导等多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系统且具有操作性的情境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旨在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同时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本文为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高中生物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繁杂,既包含微观层面细胞、基因的奥秘,又涉及宏观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知识讲授为主,课堂氛围沉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习积极性受挫,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不足。情境教学策略的引入,为高中生物教学注入活力,通过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让抽象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在生动情境中主动探索生物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
高中生物部分知识理论性强,如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等,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将抽象知识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解“基因工程”时,引入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生产胰岛素等实际应用案例,学生被这些前沿生物技术的成果所吸引,好奇基因如何在不同生物间操作并发挥作用,从而激发对基因工程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极大提升学习动力。
(二)促进知识理解,增强学习效果
生物学科中诸多概念和原理抽象难懂,像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生仅依靠文字描述难以把握精髓。情境教学能将这类抽象知识直观呈现。以“减数分裂”为例,借助3D动画技术,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与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动态过程清晰展示,学生可直观看到染色体在不同时期的行为,轻松理解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及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有效增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效果,提升学习质量。
(三)培养综合素养,助力全面发展
情境教学为学生搭建实践与思考的平台。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成分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自主设计生态缸的构建方案,选择合适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调控环境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对生态系统知识的理解,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全方位锻炼,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
(一)基于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1.日常现象导入: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分化”时,可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切入,如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如何发育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组织、器官,像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将抽象的细胞分化概念与生活中熟悉的生命现象相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细胞分化机制的兴趣。
2.生活案例分析:在“免疫调节”教学中,引入流感季节人们感染流感病毒后的症状表现及身体的免疫反应案例。让学生分析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清除病毒,以及为何有些人容易反复感染流感等问题。通过对生活中真实案例的分析,学生不仅掌握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理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
(二)借助实验活动构建情境
1.演示实验情境:在“酶的特性”教学中,教师进行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的演示实验。分别设置淀粉酶与淀粉溶液、淀粉酶与蔗糖溶液的反应体系,通过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展示只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而蔗糖未被淀粉酶水解的现象。学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结果差异,直观理解酶具有专一性这一特性,同时对酶的作用机制有更深入的思考,为后续学习酶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实验情境: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装置,设置有氧和无氧条件,培养酵母菌并检测细胞呼吸产物。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度变化、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情况,深入理解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呼吸方式的不同,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实验设计、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
1.动画模拟情境:对于“DNA分子的复制”这一抽象内容,利用动画模拟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解旋、以母链为模板合成子链以及新DNA分子形成的全过程。将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复杂的分子变化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呈现,学生能清晰看到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何在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2.视频资料情境:在“生物的进化”教学中,播放关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种类地雀进化历程的视频资料。展示地雀因地理隔离,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喙的形态和食性逐渐发生改变,最终形成多个不同物种的过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感受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和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深刻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拓宽知识视野。
(四)通过问题引导创设情境
1.悬念式问题情境:在“伴性遗传”教学伊始,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这一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究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寻找问题答案。在探索过程中,学生深入学习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培养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递进式问题情境: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中,教师依次提出问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如何循环的?”“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人类活动对碳循环有哪些影响?”通过这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构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本质。
结束语
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基于生活实例、实验活动、多媒体资源以及问题引导等多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情境教学策略,并不断探索创新,以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助力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成章.基于问题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03):126-128.
[2]杨博.基于问题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创设研究[J].科幻画报, 2023,(11):212-214.
[3]杨海荣.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物深度学习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6):130-132.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GH2447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