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郭江雄
622627199002143613 宁夏银川市 750000
摘要:本文针对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中数据失真、成本预测不足与信息化水平低下等常见问题,系统分析了工程量清单编制、施工图预算审核及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与管理短板,提出了建立统一标准体系与数据管理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动态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模型、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系统集成三项关键对策,通过引入BIM、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算法,实现数据精准采集、实时监控与闭环反馈,优化了投资决策与资金配置,降低了造价风险,推动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智能化转型,为工程造价控制及风险防范提供了坚实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概预算;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
当前市政工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概预算管理作为项目造价控制、资金合理配置与风险预警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工程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投标及施工图预算等环节对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投资决策、成本估算与造价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显著,迫切需要构建以数据采集、BIM技术、动态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化管理模式,以应对材料价格波动、施工进度偏差、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见事件等常见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通过对标准化流程、信息化平台、量化指标及过程监控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优化工程概预算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效能、降低项目造价风险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为工程决策者提供科学、严谨、精细化的技术支撑。
一、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中常见问题
当前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多重复杂问题,其一在于工程量清单编制及施工图预算审核阶段存在数据失真、量化指标模糊与标准体系不完善等现象,致使基础数据偏差显著,表现为工程量核算方法不统一、定额指标滞后、区域性差异未能充分反映,进而引发招投标报价失实、设计变更频繁及后续造价风险加大,其二在于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成本分析、风险评估与动态控制机制,主要表现在依赖人工经验、模型更新滞后、物价波动预警不足及信息反馈闭环不完善,导致项目投资决策中成本预测偏差大、资金配置不合理及不可预见因素引起预算失控,其三在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现有管理系统、BIM技术与大数据平台应用不足,数据采集、处理与实时监控机制不健全,致使概预算管理流程透明度低、决策支持系统薄弱及各阶段数据对接不畅,进一步削弱了项目造价控制与风险防范能力,以上问题综合反映出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在数据标准化、成本动态控制、风险预警及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亟需通过完善定额指标、引入先进成本分析模型与构建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控体系,实现标准化、科学化与智能化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为工程投资决策、资金合理配置及造价风险防控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二、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与数据管理机制
动态更新的定额指标体系和数据管理制度,通过修订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地方标准,制定涵盖各工程分部分项及施工工序的详细量化指标,确保工程量核算方法、计价方式与定额调整机制科学严谨;同时,依托BIM建模、GIS集成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实现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和共享,确保各阶段数据传递和校核的准确性与一致性;此外,通过引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项目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趋势预测,构建基于统计回归、时间序列及机器学习的自动校正模型,对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剔除,提升数据处理精度;进一步完善培训和技术交流机制,定期组织技术研讨、规范解读和案例分析,强化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标准体系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能力;并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和质量反馈制度,通过定期审计、第三方评估和现场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偏差与管理漏洞,从而实现工程量清单与施工图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全流程质量管控,确保工程投资决策、成本估算和招投标报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二)构建全生命周期动态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模型
针对预算编制过程中成本分析不科学、风险评估不足与动态控制体系欠缺问题,应构建基于多指标、全生命周期和自适应反馈的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模型,首先建立以工程量、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机械费和管理费等关键变量为核心的成本分析模型,通过采用非线性规划、多目标优化和深度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对工程各阶段成本进行精确测算和敏感性分析,形成全面的成本核算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测、物联网传感器和云计算平台引入动态控制机制和过程性评价,实现成本数据在线采集、即时处理与趋势预警,确保预算编制和资金配置能够实时响应市场波动及工程进展变化;同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识别、分级评估、应急预案和动态调整的闭环反馈机制,采用模糊数学、贝叶斯网络和蒙特卡洛模拟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量化分析,降低设计变更、物价波动、施工延误及不可预见事件对预算执行的影响;此外,通过构建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历史数据、专家经验和实时信息的智能融合,为工程投资决策提供精准成本预测与决策建议,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并加强培训和跨部门协同,提升管理人员对先进成本控制技术和风险评估工具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预算管理由静态估算向动态控制转型。
(三) 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系统集成
针对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系统集成不完善及数据传递与实时监控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应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多系统集成,构建基于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工程各环节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确保概预算、进度、成本、质量等信息在各系统间高效互联;同时,优化信息系统接口标准和数据格式,采用XML、JSON等开放标准,实现数据无缝对接和跨平台互操作,构建统一的项目管理数据库,确保各阶段数据一致性与追溯性;此外,推广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应用,利用无线通信、边缘计算和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现场数据实时上传和动态监控,提升项目管理效率与决策响应速度;同时,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和权限管理机制,通过加密传输、数字签名和防火墙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风险;并开展定期系统维护和性能评估,结合智能分析、故障诊断和异常预警技术,对信息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调整,形成以数据驱动、过程控制、实时反馈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为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提供准确、及时、透明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推动工程造价管理从传统经验模式向智能化、科学化转型。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概预算管理存在数据失真、标准体系不完善、成本预测滞后与信息化水平低等多重问题,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与数据管理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动态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模型、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系统集成等对策,实现从工程量清单编制、预算编制到项目决策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实时反馈与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军伟.市政工程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J].商业观察,2022,(16):81-84.
[2]刘金宝.标后预算管理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策略[J].居舍,2021,(25):115-116.
[3]尹强.市政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能城市,2018,4(1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