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山"遇见"冰山"
方毅青
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361012
摘要:目前小学阶段高冲突亲子关系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尤其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面临着挑战,高冲突的亲子关系表现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频繁争吵、冷战,甚至肢体冲突,仿佛一座随时可能爆发的“火山”与一块冷漠坚硬的“冰山”相互碰撞,既炽热又冰冷,对家庭氛围和孩子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全面分析"火山"遇见"冰山"——高冲突亲子关系的产生原因,科学探索萨提亚模式调解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冲突亲子关系;萨提亚模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亲子沟通
引言:小学阶段亲子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高冲突亲子关系日益成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隐患,此类关系模式中父母如同“火山”,情绪容易爆发,而孩子则像“冰山”,表面冷漠,内心却隐藏着丰富的情感、需求,科学调解高冲突亲子关系能促进家庭和谐,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全面分析高冲突亲子关系的产生原因,采用萨提亚模式调解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改善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做出贡献。
一、当"火山"遇见"冰山"——小学阶段高冲突亲子关系的成因
高冲突亲子关系的成因较多,与家庭内部因素、社会外部因素存在关联,从家庭内部因素而言,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情感状态以及家庭结构等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例如: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与个性发展,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容易引发抵触情绪,或父母自身情感状态不稳定,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加剧亲子关系的紧张。而从社会外部因素而言,社会竞争压力、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等也对亲子关系产生冲击,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父母将压力传递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出类拔萃,过高的期望使孩子感到不堪重负,加之信息爆炸使得孩子接触到的信息复杂多样,而父母难以跟上孩子的步伐,双方之间的沟通更加困难,价值观多元化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观念差异更加明显,难以达成共识。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对高冲突亲子关系的萨提亚模式调解路径
(一)形成亲子沟通的新视角
传统的亲子沟通侧重于信息的传递和问题的解决,忽视情感的交流和理解,父母、孩子之间容易形成“你说我听”、“你教我做”的单向沟通方式,缺乏真正的情感共鸣和相互理解。此情况下小学心理教师应引导家长意识到,萨提亚模式沟通则强调双向的、平等的、尊重的沟通方式,要求父母和孩子都能坦诚地表达感受需求,倾听理解对方的立场情感。且萨提亚看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拥有感受、需求和价值观。因此亲子沟通中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理解其感受需求,而不是将自身意愿期望强加给孩子,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感受需求,倾听理解他人的立场情感,形成基于相互尊重、理解的亲子关系。
(二)完善优化实践策略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基于萨提亚模式沟通教育工作中,需分析高冲突亲子关系的情况,完善优化实践策略,科学指导家长与孩子沟通,提高家庭关系的调解水平。
1.开展家庭会议活动
家庭会议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能使所有家庭成员都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需指导家长定期组织家庭会议,讨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家庭会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引导家长、孩子采用萨提亚模式沟通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家长鼓励孩子表达感受需求,倾听理解孩子的立场情感,坦诚表达感受和需求,双方应该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此期间家长、孩子形成基于相互尊重理解的沟通方式,增强情感共鸣、相互理解,使孩子感受到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家庭事务[1]。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有效的模拟沟通方式,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可引导家长和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对方的立场情感,增强相互理解共鸣。例如:教师引导家长扮演孩子的角色,体验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困惑,孩子扮演家长的角色,理解家长在工作、生活中的辛苦期望,家长和孩子深入分析对方的立场情感,增强相互理解共鸣。同时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需设些与亲子关系相关的角色扮演场景“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想要参加某个兴趣班,家长应该如何支持”等,角色扮演中家长学会有效与孩子沟通,孩子学会表达感受需求。
3.情感共鸣练习
情感共鸣是萨提亚模式沟通的核心要素,要求在沟通中能够理解感受对方的情感,形成基于相互理解和共鸣的关系,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需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情感共鸣练习,例如:共同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分享彼此的故事经历、互相倾听对方的烦恼困惑等,家长深入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与情感需求,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且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需引导家长、孩子采用“我信息”的方式表达感受需求,家长说:“我感到很伤心,因为我觉得你没有认真听我说话”,而不是指责孩子说:“你总是不听我说话”,坦诚表达感受需求,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4.设立界限
设立界限是萨提亚模式沟通中的重要因素,要求在沟通中能够清晰表达立场需求,尊重他人的立场需求,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指导家长设立界限来维护权益、尊严,尊重孩子的个性。例如:明确表达期望和要求、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保护隐私等,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坦诚表达立场需求,引导孩子理解尊重决定,教会孩子如何学会拒绝、设立界限,形成健康平等的亲子关系[2]。
结语:
综上所述,"火山"遇见"冰山"——高冲突亲子关系是目前常见的问题,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期间,需积极采用萨提亚模式调解路径,科学引导家长形成亲子沟通的新视角,完善优化实践策略,开展家庭会议活动与角色扮演活动,进行情感共鸣练习,设立界限,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家庭关系进行调解,发挥萨提亚模式调解路径的作用价值,促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蔡贺真,郭淑静.基于萨提亚模式的小学生亲子关系辅导个案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4,11(03):21-23.
[2] 蔡贺真.我想有个完整的家——萨提亚模式应用于亲子关系的个案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12(08):53-55.
【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萨提亚模式对青春期学生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课题编号:22011)及厦门市集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运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改善小学生人际关系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230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