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融入高中思政教学的价值及路径研究
江象平
汕头市潮南区井都中学 515133
摘要:我们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党的创建历史,既是我们党的革命斗争史,又是由党指导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创造未来的辉煌历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生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特别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引导和栽培。党史融入思政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党史;高中思政;路径研究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政史不分家”也是大家的共识,党史教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使用中国共产党史料是指政治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目标,运用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更加的立体化。
一、党史融入思政教学的价值意义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党史教材可以起到"第一组织者"的作用。首先,教师选取的党史材料生动具体,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知识上,以史为据,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政治理论。其次,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党史材料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提前思考本课的关键知识。第三,党史融入思政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总之,高中思政教学中适时融入党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关注学生,发挥"第一组织者"的作用,准备新知识,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党史融入思政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教育认知心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教育认知建构理论。它基于皮亚杰、科恩伯格和其他一些人的不同想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观点认为,学习实践是其他认知生活主体主动探索建构现有知识的一个过程,教学实践是通过培养其他认知活动主体性,引导其他认知活动主体在巩固原有教学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理论知识和新实践经验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观、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新的基础知识观,并从新的知识角度深入阐述了现代人类知识学习教育过程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建构主义中的学习经验理论不仅要求一个学生在真实或相似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更多地说它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非结构性的知识。因此,在现代建构主义课堂学习活动理论的科学指导下,教师应为广大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科学教材,正确合理运用各种现代课堂教学信息媒体,为广大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联想主义思维的创新发展,建立学生新旧观念的相互联系。
高中党史思想理论政治课堂必须遵循中国建构主义思想学习党史理论的基本指导观点。教师旨在帮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不断创新,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积累经验。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党的历史学科基础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要求,党的历史教学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巧妙地运用党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历史事实。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试行)》的明确要求。教师应积极开发、研究和利用课程资源,逐步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重视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其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教材的模式,提高学生对革命历史和党的建设的认识。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党史素材,不仅促进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且构建了宏观的跨学科的教学资源观念。
四、适应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三个特点
1.满足时代需求
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历史的来龙去脉。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国家历史,从而对爱国主义有着更深的要求,学习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充分利用党的历史资料,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巨性。
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党孜孜不倦地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和错误,但我们要对挫折和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教师应正确使用党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党的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和错误,同时要总结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努力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2.树立正确的思维逻辑,正确看待历史的发展过程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而又幸福的年代,因此当我们的高中政治教师在培养这些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培养学生们的政治认同感,同时还要将我国的政治思想形成过程告诉学生们,只有真正了解我国政治道路的形成历史,学生们的政治思想以及价值态度才能够更加正确和坚定。不仅如此,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们去认识那些在革命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的革命先烈,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让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党史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们逐渐树立起正确的思维逻辑,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进程,这不但能够巩固政治课的教育效果,还能够让高中的学生们逐渐拥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
3、为巩固思想政治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国家正积极推行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准备。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需要有效地执行道德建设的任务。未来的思想政治人才将来自现在的高中生。党史融入思政教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高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五、满足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1.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关注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比较枯燥无味。许多高中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效果是可以想象的。加上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指导。缺乏吸引学生的手段,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流。如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灌输、填鸭等教学方法,不考虑改进,思想政治课就很难吸引学生,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讲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正确运用引起学生关注党史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历史事实相结合,促使学生摆脱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观念。
2.有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率
对于思想政治课,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是针对以上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追求课堂教学的主题;二是通过实施教学方法,追求人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用党史资料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促进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的实现。教师要认真预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材料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史料与知识点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
3.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局限于书本,同时也依据碎片化的网络信息。随着高中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课堂理论之外的世界充满好奇,有了解和接触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的冲动,开始关心日常的社会事务。此时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党史教育,可以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教材中概念原则的理解。党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透过历史事实理解政治理论,这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激发了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内驱力。
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具学科特色的基本素养,对学生的人生道路选择起着指导作用。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的微妙过程是学习过程中不断影响和感染的结果。高中生的个人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特定事物的看法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但同时也容易被社会所欺骗。因此,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感的主要渠道,其责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把党的历史资料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使学生更直接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六、总结
党的历史是最直观、最有真理性的教科书,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铸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真理资源。党史融入思政教学,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在学习领悟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共青团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6]戴晓华.思政教学的人文力量[M]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
[7]张建文.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M] .人民出版社.2007
《“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