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动汽车用户参与车网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彭可雯 程慧 秦欣然 石番玙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市 101126

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电动汽车普及迅速。但其减排效果依赖电网清洁化,无序充电可能加剧电网负担、引发新的碳排放问题。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技术能将电动汽车转化为分布式储能资源,提升电网灵活性与新能源消纳能力,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等政策支持。然而,用户实际参与度低,成为 V2G 规模化应用的瓶颈。

现有研究多聚焦 V2G 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对用户参与意愿及影响机制的系统分析不足。本研究以 UTAUT 理论为框架,结合 V2G 技术特性设计问卷,涵盖用户基本信息与用车习惯、V2G 认知与信息来源、参与意愿与顾虑期望、政策支持看法与建议四部分,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4 份,旨在识别并分析影响用户参与 V2G 意愿的因素,为推广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样本特征描述

调查样本中, 43.51% 的受访者拥有或常开电动汽车。用户车辆电池容量以 30-60kWh 为主( 62.69% ),且绝大多数用户( 56.72% )习惯在夜间(22:00-次日 6:00)-充电,这为 V2G 在谷时段放电提供了潜在可能。

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认知度、意愿率、多选题选项分布等进行初步描绘;随后,利用多项逻辑回归分析探究各影响因素与参与意愿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对开放题答案进行内容分析,提炼用户核心观点。

2.实证分析与结果

基于 154 份有效问卷数据,本研究从用户基础特征、认知与参与意愿、核心顾虑、激励与政策需求、基础设施障碍五大维度展开深度分析,挖掘 V2G 推广的关键影响因素与优化方向。

2.1 用户基础与场景分析

仅 43.51%用户拥有/常开电动车,表明用户基数不足,市场处于培育期。这意味着 V2G 的潜在用户池尚未完全建立,电动汽车推广政策仍需继续发力,应与电动汽车的普及策略深度绑定。

此外,从电动汽车用户车型来看,30-60kWh 车型占比最高 62.69% )[1],此区间用户是“最划算”的 V2G 参与者——日常通勤无忧,又有闲置电量。V2G 的商业模式、补贴政策和技术优化应优先围绕这一主流群体设计,以实现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从充电时间来看,有 56.72% 用户选择夜间充电。这与电网“削峰填谷”的需求高度契合,[2]所以V2G 的调度算法和激励机制应默认以夜间为核心,将用户的自然习惯转化为稳定的电网资源。

2.2 认知与意愿转化分析

数据显示仅 44.16%用户听说或了解 V2G,但未参与过 V2G 的用户中有 80.51% 的人“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参与。这清晰地表明,V2G 市场的主要瓶颈在于用户认知不足,通过有效的市场教育和信任构建,可以将潜在意愿快速转化为实际参与。

2.3 核心顾虑与决策模型分析

从 V2G 参与顾虑来看,数据调查结果显示,56.67%用户因“安全性问题”拒绝参与 V2G, 94.15% 担心“用车便利性受影响”。如果安全和便利性不达标,再高的经济激励也无济于事。

另外 72.73% 的用户认为“放电伤电池”[3],且 70.13% 的用户“期望延长质保”作为补偿。对该顾虑的解决方法是由车企或行业协会发布权威数据,同时用“延长电池质保”这一商业承诺,为用户的心理风险提供最终保障。

2.4 激励与政策协同分析

对于激励方式而言,有 48.05%的用户首选“充电电价优惠”作为激励方式。超过 80%的用户表示经济激励“会提升用户的参与意愿”。所以直接、透明的“现金补贴”激励方式,更能有效引导用户行为。

尽管有 59.09% 的用户支持政府推行 V2G 机制,但在现实中仍面临着问题——超过半数的用户安装困难。由此可见,基础设施落地需 “政府 - 物业 - 电力公司” 三方协同[4]。通过立法明确物业责任、推动电力设施改造,并联合企业提供补贴,才能真正打通 V2G 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车网互动的“最后一公里”,实质上是交通能源系统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的关键一步。尽管当前仍面临技术、商业、认知等多重挑战,但各方协同创新的态势已然形成。[5]

3.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3.1 研究启示

本研究发现,我国用户参与 V2G 的决策心理复杂:一方面,受经济收益和环保价值驱动,多数用户愿在良好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下参与;另一方面,对电池健康、安全、便利性等潜在风险高度敏感。这种矛盾使当前 V2G 推广困难,且问卷调查多选题结果证实,基础设施瓶颈是阻碍意愿转化为行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3.2 政策建议

基于此次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针对性科普宣传: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平台,制作易懂内容,重点科普 V2G 对电池的影响机理和安全保障措施,消除信息不对称。

(2)设计精准化激励方案:推出以充电电价优惠为核心,搭配放电收益和电池质保承诺的复合激励包,让用户清晰知晓收益。

(3)破解基础设施瓶颈:政府与企业协同,简化物业审批流程,推动小区电网升级,通过补贴降低用户安装成本。

(4)完善政策与标准体系:加快制定 V2G 技术、运营和互操作标准,出台顶层设计政策,为大规模推广清除制度障碍。

5.结论

(1)本研究通过阅读文献了解车网互动相关内容,借助问卷调查收集影响用户参与 V2G 意愿的关键因素,分析得出用户参与意愿受认知水平、经济激励、技术信任、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2)未来推广 V2G 技术,短期内需加强科普宣传与经济激励设计,中长期要持续推进技术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法规完善。建议优先在公共领域和电动汽车高普及区域开展试点,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构建可持续的 V2G 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李泓纬.V2G 模式下考虑用户需求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策略[D].东北电力大学,2025.

[2]张建洲,姚腾飞,杨凤坤,等.基于时变约束的光储充电站多时间尺度调度[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43(04):870-879.

[3] 马艳红,张炜函.考虑充放电成本的 V2G 参与用户细分及激励机制研究[J].智慧电力,2024,52(05):31-36+51.

[4] 马艳红,张炜函.考虑充放电成本的 V2G 参与用户细分及激励机制研究[J].智慧电力,2024,52(05):31-36+51.

[5]韩冬.车网互动的“最后一公里”[N].中国汽车报,2025-09-08(029).

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实践项目《电动汽车用户参与车网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5010402057

作者简介:彭可雯(2006.3-),北京人,汉族,本科,单位:,研究方向:用户行为与参与机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