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教学策略研究
王冰
府谷县第一中学 719400
1 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现状分析
1.1 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概念界定
在新的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由以往侧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变。应时而生的历史图表类选择题是历史学科的一种新试题形式,是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出现进一步说明了历史学科教学思想的进步,也体现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题型特征来看,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统计图、示意图、表格等呈现方式呈现历史信息,既有静态的数据展示,也有反映动态的历史过程的演示,给学生提供了较充足的历史认知材料。就考查目标而言,它不再局限于考查学生对某一具体的历史知识的记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看,图表类选择题常常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类型的历史因素等放到一起组成一个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1.2 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现实困境
对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教学实践而言,在充分认识了该类题目的基本概念之后,不难发现其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解答情况做出调查可知,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不能准确识图的问题,不能通过图象、数据或文字信息找到具体的解答线索,不能正确进行史实逻辑推理,无法将图象信息和历史知识有效联系起来,不仅仅是对图表的基本认知有误,更重要的是缺少将图表数据转化成历史认知的思维路径。
除了教师层面缺乏问题外,目前历史教学缺乏图表类选择题系统的教学指导,也没有专门化的资源支持,多数教师在命题时对图表的选择与题目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教学方法单一,不能为学生的认知特点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学校没有高质量的图表素材库、教学工具等,导致教师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对图表类选择题的评价功能以及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不利影响均需要通过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来解决。
2 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理论基础
2.1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题型解析
认知心理学理论对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教学具有深层次的解释作用:学生在进行图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会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在面对图表材料时会依次通过感知输入、注意选择、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提取等几个认知阶段;图象理解中,学生要运用到视觉空间认知的能力,把图图形符号转化成有意义的历史信息,这个过程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正确的解答题目。
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图表运用不同的认知策略,统计图表离不开数据分析,地图类题目侧重考查空间认知能力,年代示意图考查时序逻辑思维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并非消极地接受图表信息,而是积极地建构历史知识,将新的图象信息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对此,在图象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2.2 教育评价理论的支撑
教育评价理论是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在认知心理学关于学生图表信息加工机制的基础上,教育评价理论进一步帮助我们建立系统的评价量规,运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和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思想,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图表类选择题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更注重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
引入多元化评价理念,使图表类选择题更加关注学生能力发展的全过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使历史图表题目的命制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在题目的难度上设置不同的层次,在问题的情境上设置不同的维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答案,这样有助于教师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历史解释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建立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档案和成长记录,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这种评价方式的指导下,图示类选择题成为了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之间的桥梁。
3 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教学策略
3.1 图表解读能力培养策略
对图表的理解能力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向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式发展,从图像识别开始,循序渐进式建构起从简单判断,到归纳分析,再到推理想象的能力培养路径。由于缺乏系统的图像解读方法,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像是摸不着头脑的,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开展能力训练。图像识别是理解图像的第一步,是要能准确识别出图像是什么,关注到图表中诸如标题、图例、坐标轴、数据标示等一些具体要素。通过经常性的训练让学生能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图表特点。
信息提取与建立起历史联系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要善于通过杂乱的图表、数据等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把它们与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相融合。对于地图类题目来说,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找到空间位置,并且知道该地点发生过的相关历史事件;对于统计图表来说,考查的是学生能否找到数据变化规律;对于历史图片来说,主要是考察学生能否透过图像看到背后的历史场景,理解文物史料的价值。在专项练习的设计上,要根据不同的图、表设计逐渐递进的训练题目,多加练习,最后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解题思路。
3.2 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图表解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地教学设计与实施框架。根据学生前期的认知特点及解题困难,整个学段全过程的教学策略体系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教学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合理的情节安排和多种实施方式,引领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学习过程来达到能解图、会用图的目的。
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建立系统性的策略框架,主要包括:备课阶段的素材选择与案例设计、课堂教学的互动引导和思维训练、课后巩固阶段的练习设计及反馈评价等几个方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全过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历史思维水平,要想教学效果得到保持和发展,就要求教师不断在实践中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逻辑推理能力是图表解读训练的高阶目标,也是后续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前提。学生通过分析图表信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历史现象进行因果关系判断、发展趋势预测等。这一能力的形成除了需要一定的练习量外,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由点及面,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本文系榆林市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中历史图表类选择题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YWX25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