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王影
皖滁州市定远县炉桥镇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引言: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愈发重要。它不仅关乎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更对其思维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有深远影响。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措施,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知识。
1 教学策略
1.1 情境教学法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衔接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重要桥梁,能有效助力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师设计情境时需紧密结合学生日常经验,避免脱离生活的抽象设定。教学 “小数的认识” 时,可创设文具店购物场景,展示铅笔、橡皮、笔记本等商品的价格标签,引导学生观察标签上的数字形式,对比整数与小数的差异,在挑选商品、计算总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方法。教学 “位置与方向” 时,搭建校园场景模型,让学生以教学楼为观测点,描述图书馆、操场、食堂的位置与方向,在模拟导航的互动中掌握方位知识。这类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自然运用数学知识,逐步提升数学抽象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提炼数学信息,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为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1.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碰撞与交流协作的平台,是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教师分组时需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与表达水平,确保每组内既有善于思考的学生,也有乐于分享的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合作任务,教学 “三角形内角和” 时,让小组通过剪拼、测量、推理等方式验证内角和度数,记录不同方法的过程与结果,讨论每种方法的合理性;教学 “相遇问题” 时,让小组模拟行程场景,拆解题目中的时间、速度、路程关系,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共同梳理最优解题步骤。合作过程中,教师需巡回观察各小组进展,引导沉默的学生发言,帮助有分歧的小组梳理思路。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沟通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协作中培养数学思维与创新意识。
2 实践落实
2.1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核心素养,是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同步推进的关键。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各章节隐藏的核心素养元素,将培养目标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时,依托教材中的实物测量例题,让学生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记录长、宽、小正方形个数与面积的关系,通过观察、归纳得出面积计算公式,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与数学抽象能力。讲解 “除法的意义” 时,引导学生通过分小棒、分水果等活动,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关联,探索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锻炼逻辑思维。习题设计需体现梯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中,除基础计算题外,增加生活化应用题,让学生分析 “用布做衣服”“装水果” 等场景中的余数处理方式,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让核心素养培养自然融入教材教学全过程。
2.2 开展数学活动强化
开展数学活动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将核心素养从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教师设计活动需结合教学进度与学生认知水平,确保活动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克与千克的认识” 教学结束后,组织 “超市称重” 活动,让学生携带弹簧秤,称量零食、文具、书本等物品的重量,记录数据并对比不同物品的重量差异,在操作中掌握重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定期举办 “数学思维闯关” 活动,设置 “图形找规律”“数字谜题”“应用题推理” 等关卡,让学生分组闯关,在竞争与协作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速度。开展 “数学日记” 活动,让学生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及解决过程,如计算家庭水电费、规划周末出行路线等,在记录与反思中深化数学应用意识。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进一步强化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3 效果与展望
3.1 核心素养提升效果
随着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实践活动的推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呈现出明显提升。数学抽象素养方面,学生能主动从生活场景中提炼数学信息,如看到商场折扣能联想到百分数知识,看到钟表时间能转化为数学计算,不再依赖教师的刻意引导。逻辑推理素养上,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能清晰梳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联,解题过程更有条理,遇到复杂题目时能尝试拆分问题、逐步推导,正确率显著提高。数学运算素养方面,学生的运算速度与准确性大幅提升,能灵活选择简便算法,如计算连加连减时主动运用凑整法,减少运算步骤。数学应用素养上,学生能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帮家长计算购物总价、规划学习时间,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主动性也明显增强,课堂上主动发言、参与讨论的学生比例大幅提升。
3.2 未来教学改进方向
未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需从多维度优化,以适应教育发展与学生需求。教学资源建设上,需开发更多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用动画演示“分数的形成” 过程,用短视频展示数学在建筑、科技中的应用,用互动课件设计 “数学闯关游戏”,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教学评价体系上,需打破以分数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涵盖知识掌握、数学思维、实践操作、合作能力与创新意识,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活动表现、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教师能力提升上,需通过专题培训、教研交流、案例研讨等方式,加深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提升教师设计素养导向教学活动的能力,让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3 对学生长远发展影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学生终身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基石。小学阶段形成的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能力,能为中学阶段学习代数、几何、物理等学科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复杂知识的内在逻辑,把握知识间的关联,降低后续学习难度。数学运算与应用能力,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更理性地处理问题,如规划个人财务、计算出行成本、分析数据信息,提升生活质量与决策能力。思维层面,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形成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会伴随学生成长,帮助他们在面对学习、工作中的挑战时,冷静分析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做出合理决策。此外,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建立的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会成为持续学习的动力,助力他们适应终身学习的需求,实现个人长远发展。
结束语:通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明确了可行方法与路径。教学中落实这些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未来需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为学生数学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沈玲玲. 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2):86.
[2]马东娣.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分析[J].智力,2020,(35):49-50.
[3]王加斌.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