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轧机工作辊磨损规律及换辊周期优化研究
钱海春 李棣
身份证号:4112821987****401X;身份证号:4123221980****8125
引言
在铝轧制生产过程中,工作辊作为直接与铝板带接触的关键部件,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铝板带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工作辊在轧制力、摩擦力等多种力的作用下,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现象。磨损不仅会导致工作辊表面质量下降,影响铝板带的表面平整度和精度,还可能引发轧制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铝轧机工作辊的磨损规律,优化换辊周期,对于提高铝板带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工作辊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铝轧机工作辊磨损现状分析
1.工作辊磨损的主要表现形式
铝轧机工作辊的磨损主要表现为表面磨损和疲劳磨损。表面磨损是由于工作辊与铝板带之间的滑动摩擦,导致工作辊表面材料逐渐被磨掉,形成磨损痕迹。这种磨损会使工作辊表面粗糙度增加,影响铝板带的表面质量。疲劳磨损则是在反复的轧制力作用下,工作辊表面产生微小裂纹,随着轧制过程的持续,裂纹逐渐扩展,最终导致表面材料剥落。
2.磨损对铝板带质量的影响
工作辊的磨损会直接影响铝板带的厚度精度、表面平整度和板形质量。当工作辊表面磨损不均匀时,会导致轧辊与铝板带接触区域压力失衡,使铝板带厚度偏差增大,严重影响产品的尺寸一致性。磨损区域易形成微小凸起或凹陷,进而在轧制过程中在铝板带表面产生划痕、凹坑、亮印等缺陷,显著降低表面光洁度和外观品质。同时,磨损会破坏辊缝的均匀性,改变轧制力的分布,引发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板形不良,如边浪、中浪、翘曲等现象,影响后续加工与使用性能。
3.当前换辊周期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铝轧制企业的换辊周期主要依赖操作人员经验或固定的轧制吨数来确定。这种粗放式管理缺乏数据支撑和动态适应能力,难以应对不同合金牌号、规格及工艺参数带来的磨损差异。过早换辊不仅增加辊耗和停机时间,降低工作辊的使用寿命;而过晚换辊则会导致板形不良、表面划伤等质量缺陷,提升废品率,严重时可能引发设备故障,影响生产安全。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大数据的发展,基于实时监测轧辊磨损状态、轧制力变化及板带质量反馈的智能换辊决策系统正成为趋势。
二、铝轧机工作辊磨损规律研究
1.影响工作辊磨损的因素分析
影响铝轧机工作辊磨损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轧制工艺参数、工作辊材质和硬度、铝板带材质和表面状态等。轧制工艺参数如轧制力、轧制速度、轧制温度等对工作辊磨损有显著影响。较高的轧制力和轧制速度会增加工作辊与铝板带之间的摩擦力,加速磨损。工作辊材质和硬度直接决定了其耐磨性能,不同材质和硬度的工作辊在相同轧制条件下的磨损程度差异较大。铝板带的材质和表面状态也会影响工作辊的磨损,如铝板带表面的氧化皮、杂质等会加剧工作辊的磨损。
2.磨损规律的实验研究方法
为了准确掌握铝轧机工作辊的磨损规律,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模拟轧制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控制轧制工艺参数,对不同材质和硬度的工作辊进行轧制实验。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表面轮廓仪、硬度计、电子显微镜等,对工作辊的磨损量、表面形貌、硬度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3.磨损规律的数学模型建立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工作辊磨损规律的数学模型是实现换辊周期优化的关键。通过采集轧制力、轧制速度、板带材质、辊面硬度等多因素实验数据,结合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或 BP 神经网络等方法,构建高精度磨损预测模型。模型可动态反映磨损随时间及工艺参数的变化趋势,提升预测准确性,有效避免非计划停机。数学模型不仅能揭示各因素对磨损的贡献程度,还可实现不同工况下的磨损仿真,为制定科学换辊策略提供可靠理论支撑,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设备利用率。
三、铝轧机换辊周期优化策略
1.基于磨损规律的换辊周期计算方法
根据建立的工作辊磨损规律数学模型,可精确计算不同轧制工艺参数下工作辊磨损量随轧制时间和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铝板带表面质量、板形精度要求以及工作辊结构强度与安全使用极限,综合评估并设定合理的换辊磨损阈值。当实际磨损量接近或达到该阈值时,即判定为最佳换辊时机。该方法突破了传统固定周期换辊的局限,实现了基于实际工况的动态换辊决策,有效平衡了设备安全、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了换辊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与智能化水平。
2.换辊周期优化的经济效益分析
换辊周期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铝板带的表面质量与厚度均匀性,还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科学预测和数据分析,减少过早换辊造成的资源浪费和过晚换辊引发的质量缺陷,有效降低工作辊的消耗成本。优化换辊周期还可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提升设备作业率和生产连续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产量。结合实际生产数据,对优化前后的工作辊使用次数、更换频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及单位生产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全面评估优化策略的可行性与长期应用价值,为精益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3.优化策略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为确保换辊周期优化策略有效落地,需制定详尽实施方案,涵盖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科学换辊决策流程及操作人员系统化培训。实施中应实时采集轧制力、板形质量、辊面磨损等关键数据,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比优化前后铝板带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工作辊使用寿命及单位生产成本等核心指标,全面评估策略成效。根据评估反馈,持续修正模型参数与换辊阈值,实现策略迭代升级,不断提升生产稳定性与综合经济效益。
结语
本文围绕铝轧机工作辊磨损规律及换辊周期优化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工作辊磨损现状的分析,明确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研究了影响工作辊磨损的因素,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学建模手段,揭示了工作辊的磨损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磨损规律的换辊周期优化策略,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换辊周期能够有效提高铝板带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工作辊的使用寿命,提高铝轧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未来,随着铝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工作辊的磨损机制,不断完善换辊周期优化策略,以适应更高质量、更高效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鲁立国,白峰,崔洪波.铝冷轧机工作辊磨削工艺探讨[J].铝加工,2006,29(02):47-49.
[2]刘广,王仁忠.铝热轧机工作辊热辊形模型研究与应用[C]//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装备中国”2017 年“创新滨海·SEW 杯”高端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论文集.中国天津市天津市,2017:36-39.
[3]丁廷杰.铝热精轧机工作辊刮板受力情况模拟探讨[J].有色金属加工,2024,53(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