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形势下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探究

作者

杨茜雯

廊坊市接待中心 065000

引言

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服务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民生的工具,更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增强政策执行的理解与认同,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然而,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以及公众需求的多样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话语方式、内容设计和效果呈现上都面临一定挑战。如何结合新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治理要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既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实践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价值、现实困境及其成因出发,探讨在新形势下提升其实效性的路径与措施,为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党和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贯彻群众路线、凝聚共识的重要方式。从内涵来看,它是通过思想引导、价值塑造和情感沟通等手段,帮助公众理解政策意图,形成社会认同,促进群体行动与政府目标的一致性。在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是公共服务公平性和有效性的保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消除公众的误解与疑虑,使政策落实更具针对性和透明度。其次,它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提升政府形象与社会信任。最后,它是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关键手段。面对社会转型期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及时引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二、新形势下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

当前,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第一,理念更新不足。部分部门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缺乏以人为本、互动沟通的思维,导致工作方式与公众需求脱节。第二,方式单一。尽管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仍存在依赖会议、文件等传统手段的问题,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第三,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公共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现代传播技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

三、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随着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公众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传统的单一化宣传方式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其次是信息传播格局的重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舆论场更加复杂,政府思想政治工作在话语权和舆论引导上面临更大压力。再次是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工作碎片化,导致政策传导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此外,工作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干部对公共服务的专业性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把握不足,影响了工作的针对性与专业化水平。

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路径

要在新形势下提升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需要从理念、机制、队伍、技术和制度等多方面着手。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新工作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应尊重公众主体地位,注重沟通互动,强化服务功能,从单一的“说教式”转向双向互动的“对话式”。其次,丰富工作方式,拓展传播渠道。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多样化传播矩阵,增强信息传播的覆盖力和感染力。同时,应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格局。第三,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系统培训、岗位锻炼和激励机制,提升工作者的政策素养、沟通能力和新媒体运用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五、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方向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首先,应建设智慧化公共服务平台,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公共服务全过程,实现信息共享与服务同步。其次,应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公众需求与舆情动态,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提供支撑。再次,应加强新媒体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在舆论场的引导力和话语权,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此外,应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共文化服务、社区治理等领域的融合,拓展工作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结论

新形势下,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新的挑战,也孕育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价值、实践中的困境及其原因,提出了提升实效性的路径与信息化背景下的创新方向。研究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其关键在于理念更新、机制完善、队伍建设和技术应用的全面推进。未来,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以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和谐与国家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05):45-51.

[2]李强.政府公共服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分析[J].行政论坛,2020(08):33-39.

[3]王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04):62-68.

作者简介:杨茜雯(1987—),女,汉族,河北廊坊人,本科学历,初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