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岁婴幼儿亲子活动指导的适宜内容与家长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孙雪洁 关亚文 杨君
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1.引言
1—2 岁是婴幼儿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婴幼儿在认知、语言、动作、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开始出现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亲子活动作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形式,不仅为婴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体验机会,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婴幼儿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许多家长在开展 1—2 岁婴幼儿亲子活动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知识和有效的指导,存在活动内容选择不当、方法运用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亲子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研究 1—2 岁婴幼儿亲子活动指导的适宜内容,并提升家长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2 岁婴幼儿发展特点与亲子活动需求分析
2.11—2 岁婴幼儿身体发展特点
1—2 岁的婴幼儿身体发育迅速,身高体重增长明显,大肌肉动作逐渐协调,开始能够独立行走、跑跳,运动能力不断增强。小肌肉动作也在持续发展,从最初笨拙的抓握,到能精准捏取细小物品。同时,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不断提高,能尝试上下楼梯等动作,为参与各种亲子活动提供了坚实的身体基础。此阶段婴幼儿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家长需注意活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对骨骼造成损伤。
2.21—2 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特点
这一阶段的婴幼儿认知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开始主动通过触摸、观察、倾听等多种感官探索环境。他们不仅能识别常见物体和熟悉人物,还能理解简单指令,如“把球拿过来”。语言方面,从模仿发音到尝试用简单词汇表达需求和想法,认知与语言的协同发展日益凸显。此外,婴幼儿开始对因果关系产生初步感知,通过反复尝试动作观察结果,深化对世界的理解。
2.31—2 岁婴幼儿亲子活动需求
基于上述发展特点,1—2 岁婴幼儿需要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来满足身体、认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活动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如亲子游戏、音乐律动等,能有效吸引婴幼儿注意力,激发探索欲望。同时,活动设计要契合其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避免过于复杂或困难,以保障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增加手工涂鸦、简单拼图等活动,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与思维能力,促进亲子情感交流。
3.1—2 岁婴幼儿亲子活动指导的适宜内容
3.1 身体运动类活动
身体运动类活动有助于促进 1—2 岁婴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例如,可以开展“追泡泡”活动,家长吹出泡泡,引导婴幼儿去追逐、拍打泡泡,锻炼他们的奔跑和手部动作能力;还可以进行“搭积木”活动,让婴幼儿通过抓握、堆叠积木,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此外,“走平衡木”游戏(可用低矮木板替代),能针对性提升平衡感,活动时需做好安全防护,避免磕碰。
3.2 认知探索类活动
认知探索类活动能够满足 1—2 岁婴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比如“找宝藏”活动,家长将一些小玩具藏在房间的各个角落,然后引导婴幼儿去寻找,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能力;“认识颜色”活动,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卡片或物品,教婴幼儿认识各种颜色,提高他们的颜色感知能力。设计“触摸盒”活动,放入不同质地物品,让婴幼儿通过触摸感知差异,能进一步拓展感官认知。
3.3 语言发展类活动
语言发展是 1—2 岁婴幼儿的重要任务之一,亲子活动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交流机会。例如“讲故事”活动,家长选择适合 1—2 岁婴幼儿的简单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给他们听,并鼓励婴幼儿参与互动,如提问、模仿故事中的声音等;“儿歌演唱”活动,家长教婴幼儿唱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通过歌曲的节奏和韵律,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和音乐感知能力。开展“词语接龙”游戏,从简单日常词汇开始,逐步增加词汇量,激发婴幼儿语言表达积极性。
3.4 情感与社会交往类活动
情感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对 1—2 岁婴幼儿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亲子活动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婴幼儿学会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感受,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拥抱游戏”,家长和婴幼儿相互拥抱,传递温暖和爱意,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分享玩具”活动,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一起玩,引导婴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家庭、超市等场景,能让婴幼儿在互动中体会不同角色情感,提升共情能力。
4.家长在 1—2 岁婴幼儿亲子活动中的实践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
4.1 家长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家长在开展 1—2 岁婴幼儿亲子活动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了解不够,导致活动内容选择不合理,活动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婴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陪伴婴幼儿的时间较少,亲子活动的频率和质量难以保证。此外,部分家长存在过度保护心理,限制婴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探索,影响其能力发展。
4.2 提升家长科学教育理念
为家长提供相关的书籍、资料和在线学习资源,方便他们自主学习和提升。可定期推送育儿科普短视频,以生动形式讲解亲子活动理论,增强家长学习主动性。
4.3 开展亲子活动示范与指导
组织亲子活动示范课,邀请市名师、骨干教师为家长展示如何开展适合 1—2 岁婴幼儿的亲子活动,包括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现场指导家长如何与婴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解答家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录制示范课回放视频,建立线上指导专栏,方便家长随时回顾学习,巩固活动指导要点。
4.4 建立家长交流与分享平台
建立家长交流群、社区论坛等平台,为家长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渠道。家长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在开展亲子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互相学习和借鉴。同时,专业教师也可以定期在平台上发布亲子活动的建议和指导,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设置“活动案例评选”“经验精华帖”板块,激励家长深度参与,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5.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围绕 1—2 岁婴幼儿亲子活动展开,明确了身体运动、认知探索、语言发展、情感与社会交往等适宜活动内容,契合该阶段婴幼儿发展需求,为亲子活动开展提供方向。针对家长实践能力不足,提出提升教育理念、开展示范指导、搭建交流平台等策略,助力家长科学开展活动。未来研究可拓展样本,深入剖析不同家庭背景下亲子活动特点与家长能力差异。借助科技开发更多优质活动资源,为家长提供便利。强化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 1—2 岁婴幼儿营造良好成长环境,推动亲子活动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促进婴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柳画云.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1):60-64
[2]吴淑君.亲子活动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实施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1(7):45-49
[3]陆琳.1-2 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及亲子运动游戏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6):188-190
[4]吴晓璇.家长参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2019,8(3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