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级艺术学科深度课堂教学评价探究
孙红梅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二小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小学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深度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其强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下实施深度课堂教学评价,更利于提升育人效果。
一、明确评价原则
传统教学中习惯采取“看作品”和“听回答”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此,应在关注结果基础上更关注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能力,本着发展性原则实施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进行评价。具体实施教学评价时,还应明确过程性评价原则,确保评价环节贯穿课前准备、课中表现、课后反思等每一个教学环节。此外,要明确主体性评价原则,鼓励多方主体参与评价。如在《小乌鸦爱妈妈》音乐课教学时,当学生学习完音乐知识以后,可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设计一套深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即本着发展性评价原则精准定位评价目标:1、通过歌曲的旋律、节奏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准确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2、能用自然、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情感;3、用自己的创意对歌曲中的情感进行再创作;4、理解孝顺父母是一种传统美德。同时,本着发展性原则选用适合的评价方法,明确评价要点。在这里,本着发展性原则实施深度课堂教学评价更关注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突破了传统简单的横向比较评价方式。
二、丰富评价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课堂教学需紧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再细化具体评价内容与评价要点。对于审美感知,可明确其评价内容包括了对艺术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达,评价要点包括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作品的感受;自主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形状等要素;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神奇的七彩泡泡”深度美术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完成了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度学习以后,可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具体实施评价时,鼓励学生拿起画笔自由创作,画出自己心里的泡泡世界,再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并积极分享创作想法,后结合四大维度进行评价。如从艺术表现角度入手,口头评价某一位学生的作品:“这位同学用线描绘出了泡泡的形状,还用不同颜色涂出了泡泡的彩虹光,表现得非常好。”再从创意实践角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说:“你的画最有创意,把泡泡变成了一艘小船,带着小鱼去旅行。”在这里,紧扣核心素养实施评价,不仅丰富了评价内容,还满足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深度课堂教学需求。
三、优化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影响着评价效果,为此,在艺术学科深度课堂教学中应恰当引入多种评价方法,全面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核心素养下实施评价时,可采取观察法、作品分析法、问答交流法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可通过访谈记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过程。此外,要重视引入多元主体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几种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例如,在《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教学时,可采取问答交流法进行评价。实际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段马车奔跑的动画,再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不给出歌名,鼓励学生思考:“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样的感受?歌曲里唱了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通过简单交流准确评估学生对歌曲情绪、速度和主要音响的基本感知。接着,分句教唱歌曲,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强弱变化。学唱过程中,重视询问学生:“在唱到‘哒哒哒’的时候,声音应该是怎样的?”再询问学生:“谁能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来模仿小马车跑起来的样子?”问答交流过程中,重点观察学生对音准、节奏感的把握,并简单评价学生是否能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方式来准确表现歌曲,科学评价学生的艺术表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采取问答交流法评价方式,将评价环节贯穿到了整个深度课堂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激发了学生深度学习。
四、巧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具体实施评价时,要重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不足。此外,可汇总学生的评价数据,用于分析学生的共性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策略,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深度课堂。如在《幸福拍手歌》一课教学时,可紧密联系本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项节奏模仿任务。基于任务驱动下,为学生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自由律动,再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接着组织学生尝试模仿歌曲节奏。节奏模仿中,准确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模仿出歌曲中的节奏型,再结合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若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节奏感较弱,可适当增加节奏练习环节,指导学生通过身体律动并使用一些小乐器单独练习简单节奏型,再将其带入歌曲。在歌曲学唱环节,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组织他们互评彼此的演唱,再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面对学生演唱时过于拘谨、声音小的情况,可尝试开展一次“幸福大声唱”的游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此,能发挥好评价的“诊断”和“调整”功能,通过在深度课堂教学中设置系列小任务及时发现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学习状态,进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高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综上可知,基于核心素养的艺术学科深度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对教学活动形成重要引导,并促进学生成长,轻松实现最终的艺术教育育人目标。教学实践中,要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科学调整艺术学科深度课堂教学评价原则、内容和方法,并巧用评价结果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打造以人为本的深度课堂,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春兰.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策略探究[J].教育,2025(1).
[2]赵宸.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形成性评价为指导的小学美术课堂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