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索
陈梦莹
云浮市云安区鲲鹏初级中学
引言: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高效且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地理教学的先进性与生本性,促使初中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坚实的地理基础;更能通过多重感官刺激,引导学生在深入分析与探究中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效培育地理核心素养。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展开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势在必行。
一、采用虚拟地理实验室,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初中地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发挥采用虚拟地理实验室,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建模功能,将相对复杂的地理现象以及抽象的地理概念以动态化形式呈现出来,不断对学生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中,实现提升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目标[1]。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发挥虚拟地理实验室功能,有机融合教学内容与虚拟探究,促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地理变化过程,强化对地形、气候、地质等要素的全面理解,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例如,在《地球和地球仪》一课教学中,为合理发挥信息技术功能,基于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与三维建模技术,将地球仪的结构、经纬线分布及经纬网定位过程以动态化、交互化的方式呈现,系统可在虚拟环境中展示完整的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自由旋转、放大观察,清晰辨认本初子午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关键地理标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调取经纬网叠加模式,引导学生直观看到经线与纬线的交织规律,并借助信息技术标注功能动态显示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在定位训练中,教师可利用虚拟实验室模拟全球多点位置,引导学生在交互操作中选择特定地点,系统可实时反馈其经纬度坐标,引导学生验证判读方法,同时在可视化轨迹演示中,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由纬线—经线—坐标的定位逻辑,强化空间定向能力。最终在沉浸式操作中,深化学生经纬网定位技能,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二、运用互动投影技术,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教师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营建良好教学氛围,教师可对互动投影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以可视化和动态化的形式呈现静态地理知识,此时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对地理知识产生直观感知中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2]。在互动投影技术应用中,教师可在实时投影基础上,提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效果,增强学生参与度,在此基础上可构建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以动态影像形式呈现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空间分布格局,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更加深入进行知识探索、强化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例如,在《我国的水资源》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互动投影技术,在投影屏幕上呈现“中国河流分布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将地理知识以多层叠加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多重感官产生刺激,调动学生思维,在生动的课堂氛围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全国降水量分布动态投影到教室中央互动地面,引导学生触控并感应切换不同季节的降水变化图像,在沉浸体验中直观感受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投影为三维动画,模拟调水路径与调水前后受水区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对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意义,在实时互动中引导学生对水资源分布特征的理解,在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强化节水意识。
三、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构建翻转课堂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积极引入在线学习平台,将辅助学习资料、核心学习任务以及知识点上传至平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探究,结合自身的学习进度展开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中所产生的跟踪数据,对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准确性进行精准分析,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给予学生引导[3]。实际发挥在线学习平台功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营建前自学、课中探究、课后反思的循环模式,逐渐引导学生自主规划学习进度,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可以构建翻转课堂,促使学生可以在符合自身认知水平基础上针对性进行实践探究,从而逐渐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一课教学中,教师提前将港澳地理位置、人多地狭特征、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港澳与内地经济联系等核心知识制作成微视频、图文讲解与任务清单,上传至在线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完成预习与笔记整理。教师可利用平台记录的学习数据掌握学生对港澳区位优势、水陆交通条件及经济合作模式的掌握程度,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人多地狭的解决途径”与“港澳——内地优势互补模式”,并利用平台共享成果进行即时评价。课后教学中,教师可将拓展资料再次上传至平台,引导学生延伸探究,不断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信息筛选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综合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基于教学目标创设高效、开放、互动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可以在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加深刻理解知识内容,并得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庆璠成. 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24,26(15):199-201.
[2] 何稳稳.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8):119-121.
[3] 雷金霞. "互联网 +′ 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协作学习的整合探讨[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18):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