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外科护理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龚固娟

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

从目前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尚不够理想,案例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于案例的更新不及时,且案例类型单一,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仍然停留于“讲授-提问”教学模式,未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令案例教学法始终流于形式。

一、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教学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学生难以将知识应用到临床情境中,而案例教学法可通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临床案例帮助他们深层次学习理论知识,并深度思考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病例中,以此增强知识实用性。此外,案例教学法将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可通过综合分析案例中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以此锻炼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外科护理难题,让学生从中养成良好问题解决能力。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外科护理教学路径

(一)精心选取案例

案例选取是案例教学法的起点,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筛选真实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重视引入能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案例,且确保案例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关联密切。如在《体液的正常代谢》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体液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状态,为讨论失衡状态打下良好基础,可精心筛选一个正常人的案例:王先生,35 岁,健康状况良好,无既往病史。他每天饮用足量的水,饮食均衡,工作和生活习惯规律。请学生结合真实案例分析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液是如何维持平衡的,再结合案例为学生系统性讲解体液的组成、分布,强调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理解了基本概念以后,再精心筛选一个典型的脱水案例:李女士,50 岁,因急性腹泻、呕吐 3 天入院。主诉:感到头晕乏力、口渴难耐、尿量明显减少。体检结果: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血压偏低。通过筛选这样一则案例,帮助学生将症状与体液失衡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案例中口渴、尿少、皮肤弹性差等症状深度分析体液减少对机体的具体影响,将问题引向临床护理。在这里,通过精心筛选适合的案例更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引发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刻思考。

(二)自主分析案例

自主分析案例的关键是设问,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基于案例教学法下,要重视结合真实案例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有层次的小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识别患者主要特征,并自主分析症状原因,再提出可以采取的措施。通过为学生打造独立思考的氛围,促进学生深层学习。如在《麻醉患者的护理》一课教学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麻醉的分类以及麻醉前后的护理要点、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以后,可为学生呈现一则详尽的案例:患者张某,男,45 岁,因“急性阑尾炎”需行手术治疗。医嘱:择期在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结合案例,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作为护理人员,术前一天需要对患者进行哪些护理评估?为什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简单总结麻醉前护理的核心任务,包括评估生命体征、了解病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当学生独立分析完这个问题以后,可继续为学生补充案例的进展,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术后 1 小时内,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哪些体征?若出现呼吸变浅、嘴唇发绀的症状应当如何处理?”通过问题引导将学生带入术后护理情境之中,向学生强调麻醉恢复期的重要性。在这里,通过独立分析案例,更好地发散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

(三)集中讨论案例

集中讨论案例能让案例教学更富有成效,课堂上,要重视向学生明确讨论规则以及讨论目标,再组织集中讨论,后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汇报讨论结果,引导深度思考。例如,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本课知识的临床价值,可为学生呈现这样一则案例:患者张某,男,40 岁,车祸后头部受伤,急诊入院。入院时:意识模糊,GCS 评分 10 分,生命体征尚平稳。急诊 CT 示:硬膜外血肿。需急诊手术。案例分析中,向学生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该患者需要在术前优先进行哪些护理?”鼓励学生先独立分析案例,再将他们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有 4-5 人,要求学生共同分析,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期间,注意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当学生集中讨论完案例以后,请各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包括护理诊断和术前护理措施。然后,可继续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集中讨论,综合判断在术后患者意识没有恢复的情况下GCS 评分持续下降需要做哪些紧急处理。通过集中讨论,清晰表达个人观点,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系统总结案例

系统总结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可通过时间轴总结法、思维导图法、表格对比法帮助学生系统整理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课上,亦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总结,再为学生做补充。例如,在《胸部损伤患者的护理》一课教学时,可先通过展示完整的案例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护理全流程,将零散知识点融入到临床情境中。当学生分析、讨论完案例以后,指导他们系统总结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对案例进行总结时,为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要求他们从“评估与观察”、“护理诊断与问题识别”、“护理措施与干预”、“健康指导与出院准备”几个方面入手为案例中患者撰写一份完整的护理总结。接着,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学生提出的观点,用“评估与观察”、“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几个分支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化知识体系。最后,可尝试改变案例,对学生说:“如果案例中患者是老年人,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那么护理重点会有哪些不同?”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患者护理方案的差异,进一步总结课堂所学。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系统总结案例,高效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结论:综上可知,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并有效培养学生核心护理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案例选取、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几个环节来实施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深刻启示和体会。

参考文献

[1]任翔宇.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J].健康大视野,2023:270-272.

[2]贾莹.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智库时代,2023: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