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乔娜

西安市青少年宫 710004

引言

“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课程的主要素养,核心因素,需要“使学生在具体、真实且有意义的环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但小学英语课堂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还存在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机械记忆”模式,对于情境设计过浅的情况,设立的教学环境脱离实际生活、难以引发学生的动力,情境活动设计过浅,未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致使学生能够记忆生词和解答题目,但是依然难以开口说英语、不知如何表达,这背离了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情景构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推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现存问题

(一)情境创设形式化,缺乏真实性

有的老师采用图像、环境场景描述的方式搭建场景,如讲授“购物”主题时,教师只是给出超市照片就要求学生进行交际,而不还原真实的购物流程,交互模式是假的,这样的“假场景”使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导致口语训练失去了吸引力。

(二)情境与生活脱节,缺乏关联性

如果教学环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譬如让学生开展“地铁购票”的话题交谈(如果是农村的孩子)、小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对话,他们会因为知识缺失与认知不足而无法较好地参与到话题中去,不利于真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情境活动碎片化,缺乏递进性

训练环境以离散孤立的词为主,如“你好,叫什么名字”“多大岁数啊”等,未形成连贯性的任务流程,从而导致学生缺乏一个真实场景来利用语言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运用水平较低。

(四)评价聚焦结果,忽视过程表现

教师只注重学生语言的表意正确性,如单词说读的正确性和语言形式的对与错,而忽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同伴互动合作能力等的展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情境创设对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价值

(一)激活语言学习动机,增强运用意愿

传统英语教学中抽象的单词、语法讲解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而具象化的情境能将语言与实际用途直接关联。例如 “校庆仪式” 情境中,教师可布置 “邀请校友参加活动”“为嘉宾准备英文祝福卡片” 等任务,学生需主动运用 “Would you like to...?”“Best wishes for...” 等句型完成交际。这种“为用而学” 的模式,让学生直观看到英语在实际交往中的作用,替代了被动的知识记忆,从而自发产生学习兴趣与表达欲望,有效提升主动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二)搭建语言运用平台,提升综合能力

情境创设能打破听、说、读、写技能的割裂状态,通过连贯任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维度能力。以学校 “慈善拍卖会” 情境为例,前期学生需阅读英文物品捐赠说明(读)、撰写拍品介绍卡(写),活动中需倾听主持人的英文规则说明(听)、向竞拍者介绍物品特点(说),活动后还要用英文统计成交金额并撰写简单总结。整个过程以任务为驱动,让语言技能服务于实际目标,使学生在实践中自然实现多技能的融合运用,全面提升综合语言能力。

(三)培养思维品质,促进深度学习

情境中的问题解决环节能倒逼学生将语言运用与思维活动深度结合。

如 “寻找走失的背包” 情境中,教师可设置 “背包内有陌生电话号码”“发现半张游乐园门票” 等线索,学生需先通过 “Who is the owner of the bag?” 等问题向同学、老师搜集信息(逻辑推理),再结合线索推测失主身份(分析判断),最后用英文组织语言说明推理过程并联系失主(表达输出)。这一过程中,语言成为思维的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同步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实现从 “学语言” 到 “用语言思考” 的深度学习。

三、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生活实际,创设真实化情境

选材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如“家庭生活”“学校活动”“人际交往”等为背景设计情景,如“整理书包”“询问教室地点”“超市买物品”等,这样能够根据学生的亲历体验用语言进行表达。

回归真实思维模式,设计环境要考虑到所有的细微部分,如“饭店订餐”应该包括打招呼、销售食物、询问饮食偏好的和结帐等步骤,让学生在一个符合现实接触方式的环境下接触语言。

(二)设计任务链条,创设序列化情境

可以创建梯度项目,例如“为学校的艺术节做准备”,其任务可以由简单的“就各种节目形式与同组的人讨论”逐步提升为“用英语拟定演出计划”直至最后“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与回答问题”,来培养学生逐步提升其外语运用水平。

综合化主题环境,融合数学、艺术、科技等多种领域的主题环境,如“画出用英文的肖像画”“跟踪科学实验流程”,让学生在综合多样的学习任务中综合运用于语言技能。

(三)借助多元工具,创设沉浸式情境

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模型来再现情境,在讲述“水果”这个概念时,出示真实的水果让学生通过英文描述它的颜色、味道、形状等。

运用数字化技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和视频再现情景如通过虚拟现实(VR)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英语国家里的公园和商场,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国际笔友”活动拓展与加深情景范围。

(四)优化评价方式,强化过程导向

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小组自评的方法,系统评价学生在给定特定语言环境下的口头表达能力、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制定学生进步成长点的评价标准,必须是动态的评价标准。“语言的精确度、表达的流畅性、完成任务的程度、团队工作的热情和情绪”,对学生的实际运用情况全方面进行评价。

结论

在新课标背景下,重要的学习目标是提升小学生英语能力运用的能力,有效的教室环境创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手段。目前存在于教室中形式单一零碎化的教室环境创设影响其英语能力运用能力的成长。通过构建真实性、整体性、深度性的课堂教学情景,并运用系列化的评估和全程的支持来激活其学习热情,建构其语言运用的舞台,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未来,我们要促请教师深入改变其教学理念,将环境建构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语言运用和能力开拓的实验性课程。

参考文献:

[1]卜学渊.小学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2(10).

[2]段燕.情境,让英语课堂更具魅力[J].科普童话,2023(34).

[3] 王凯. 小学 英语课 堂创 设情 境的三 条基 本途径 [J]. 新课程(上),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