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应用

作者

孔凡亮

身份证号:370983198906253734

1.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电缆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传统的电力电缆施工方式存在诸多局限性,如施工精度低、效率不高、安全隐患多等。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为电力电缆施工带来了新的变革,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够实现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实时监测和智能决策,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因此,研究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智能化技术概述

2.1 智能化技术的内涵

智能化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它融合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知识,赋予设备或系统感知、分析、决策与执行的本领,使其能模拟人类智能行为,自主应对复杂环境与工作任务。在电力电缆施工场景里,智能化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它通过整合施工中的各类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将原本分散的数据进行有效汇聚与利用,进而达成施工过程的自动化操作、智能化决策以及精细化管理,提升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2.2 智能化技术的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作为智能化系统信息获取的关键工具,可实时监测电力电缆施工中的温度、湿度、张力、位移等参数,高精度传感器能精准获取施工状态信息,为分析决策提供依据。自动化控制技术借助计算机和控制器精确操控施工设备,如用PLC控制电缆敷设设备的速度、方向与张力,保障敷设质量。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收集、存储、分析施工数据,挖掘问题规律,优化方案、预测风险。人工智能技术涵盖机器学习等,能模拟人类思维,用于故障诊断、方案优化、安全预警,提升施工智能化程度。

2.3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优势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首先,能够提高施工精度和质量,通过精确的控制和监测,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其次,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算法能够快速完成施工任务,缩短施工周期。此外,智能化技术还能够增强施工安全性,实时监测施工环境和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3.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 施工前的智能化规划

在电力电缆施工前,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规划可以提高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对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信息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电缆的规格、长度、走向等参数,进行电缆敷设路径的优化设计,避免与其他管线冲突,减少施工难度和成本。同时,利用智能化算法对施工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包括人员、设备、材料等,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3.2 施工过程中的智能化控制

在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智能化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施工设备的精确操作和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例如,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采用智能张力控制系统,根据电缆的规格和敷设环境,自动调整电缆的张力,确保电缆在敷设过程中不受损伤。同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对电缆敷设设备进行定位和导航,实现电缆的精准敷设,提高敷设质量。此外,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施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施工参数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设备情况,及时调整施工策略。

3.3 施工监测与检测的智能化

智能化监测与检测技术能够实时获取电力电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沿电缆敷设路径布置光纤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缆的温度、应变等参数。当电缆出现异常情况时,如过载、短路、外力破坏等,传感器能够及时发出警报,通知施工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电缆接头等部位进行检测,能够发现潜在的发热隐患,提前进行维护和修复,避免事故的发生。此外,智能化检测设备还可以对电缆的绝缘性能、导体电阻等参数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可靠性。

3.4 施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

施工安全是电力电缆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智能化安全管理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人员行为、设备状态和环境参数。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监控画面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如未佩戴安全帽、违规操作设备等,并自动发出警报。同时,建立施工人员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施工人员的资质、培训记录、安全考核等信息进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此外,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

4.智能化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1 技术成本较高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里应用时,在设备采购、系统开发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需大量资金投入,使得技术成本居高不下。为有效应对这一状况,电力企业可积极与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携手合作。通过联合开展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降低设备采购成本。此外,电力企业要结合施工项目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畴与规模,精准挑选适配的技术和设备,杜绝盲目跟风投资,控制成本支出。

4.2 技术人员短缺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应用,要求技术人员掌握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然而当下电力行业此类专业人才较为匮乏。为破解这一难题,电力企业需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力度,通过组织专业课程学习、实践操作演练等活动,提升他们对智能化技术的认知与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如提供优厚薪酬、良好职业发展空间等,招揽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及行业内优秀人才,为技术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4.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智能化施工会产生海量数据,涵盖施工参数、人员信息、设备状态等,其安全与隐私保护不容忽视。一旦数据泄露或被滥用,可能给电力施工带来严重损失。电力企业要构建完备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运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通过访问控制限制数据访问权限。此外,还需强化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其深刻认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从源头杜绝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

5.总结

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应用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在施工前规划、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监测与检测以及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电力电缆施工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降低施工成本和风险。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成本较高、技术人员短缺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电力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对策,积极推动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电力电缆施工的智能化水平,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将在电力电缆施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电力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成龙.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电缆施工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上海),2024,53(9):210-211

[2]李明艳.无人机巡检技术在高压电缆施工中的实践与优化[J].电力设备管理,2022,(8):89-91

[3]王国坚.智能监测系统在电缆敷设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2020,53(11):98-103

[4] 陈晓峰. 电力电缆施工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进展[J]. 电工技术,2023,(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