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BIM 技术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优化研究
孔令昊
安徽省金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00
一、引言
当前公路工程建设面临地形复杂、多专业交叉作业、资源调配难度大等挑战,传统依赖 Excel、Project 的进度管理方式,难以直观呈现施工流程与资源关联,易因设计变更、工序冲突导致工期延误。BIM 技术凭借三维建模、信息集成与协同管理特性,可打破进度管理中的信息壁垒,实现从计划制定到过程管控的全周期优化。本文围绕 BIM 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优化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旨在探索提升进度管理科学性与高效性的实践路径,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痛点问题。
二、BIM 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 可视化进度规划,降低信息不对称
传统进度计划以二维表格形式呈现,各参与方对施工流程的理解易存在偏差,而 BIM 技术可将进度计划与三维模型关联,构建 “4D 进度模型”。通过模型动态演示施工工序衔接、分部分项工程推进过程,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直观掌握进度计划,减少因信息理解差异导致的管理偏差,为进度规划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依据。
2.2 碰撞检测提前预警,减少工期延误风险
公路工程涉及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多专业施工,传统施工中各专业图纸独立设计,易出现管线冲突、结构干涉等问题,待施工阶段发现后需返工调整,严重影响工期。BIM 技术通过整合各专业模型进行碰撞检测,提前识别设计中的矛盾点,例如桥梁支座与管线位置冲突、隧道衬砌与通风设备空间干涉等,在施工前协同设计单位优化方案,避免施工阶段的返工浪费,从源头降低工期延误风险,保障进度计划顺利推进。
2.3 信息集成协同管理,提升进度管控效率
公路工程施工周期长、参与方多,传统进度管理中信息传递依赖纸质文件或分散软件,易出现信息滞后、丢失等问题,导致进度管控被动。BIM技术构建的信息平台可集成施工进度、人员配置、材料供应、设备调度等数据,各参与方可实时获取更新信息,例如施工单位通过平台查看材料进场计划是否匹配进度需求,监理单位在线审核进度报表并反馈整改意见。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管理,使进度管控从 “事后补救” 转向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显著提升管理效率。
三、基于 BIM 技术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优化关键环节
3.1 4D 进度模型构建与优化
4D 进度模型是 BIM 技术应用的核心基础,构建过程需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分步骤实施:首先,依据设计图纸建立三维几何模型,细化路基、路面、桥梁等构件参数,确保模型与实际工程一致;其次,将施工进度计划(如 Project 制定的里程碑节点、工序持续时间)与三维模型关联,明确各构件的施工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及逻辑关系;最后,通过模型动态模拟分析进度计划的合理性,例如检查关键线路是否存在工序重叠、非关键线路是否有优化空间,结合施工资源约束(如大型设备数量、劳动力峰值)调整进度计划,形成最优的 4D 进度模型,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
3.2 施工过程动态进度监控
基于 4D 进度模型,利用 BIM 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进度监控:通过现场物联网设备(如 GPS 定位、视频监控、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数据,例如路基开挖工程量、桥梁浇筑完成比例、路面摊铺进度等,将实际进度数据与模型中的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生成进度偏差报表。
3.3 资源配置与进度协同优化
公路工程进度与资源配置紧密相关,资源短缺或浪费均会影响进度计划执行。基于 BIM 技术的资源管理模块,可实现资源配置与进度的协同优化:首先,根据 4D 进度模型计算各施工阶段的资源需求,例如桥梁施工高峰期的钢筋用量、混凝土供应强度、塔吊使用频次,生成资源需求计划;其次,结合市场资源供应情况(如材料供应商产能、设备租赁价格),优化资源配置方案,避免资源过剩导致成本增加或资源不足导致工期延误;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当资源供应出现波动(如水泥价格上涨、设备故障维修)时。
四、BIM 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优化中的实践应用与效果
4.1 工程案例概况
选取某省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作为实践案例,该工程全长 35km ,包含 2 座互通式立交、1 座特长隧道,施工内容涉及路基拓宽、路面重铺、桥梁加固等,工期要求 18 个月。传统进度管理中,因各专业协同不足、设计变更处理滞后,前期施工出现隧道衬砌与管线冲突、路基施工进度滞后计划 10 天等问题。
4.2 BIM 技术应用实施过程
在该项目中,BIM 技术的应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构建三维协同设计模型,整合道路、桥梁、隧道、管线等专业图纸,通过碰撞检测发现设计冲突 8 处,其中隧道通风管与电缆桥架冲突 3 处、桥梁支座预埋螺栓与钢筋冲突 2 处,协同设计单位在施工前完成优化,避免返工;第二阶段,建立 4D 进度模型,将施工计划分解为 286 个工序节点,关联模型构件明确进度责任,通过动态模拟发现路基拓宽与路面施工存在工序衔接间隙,优化后将路面施工提前 5 天启动,缩短关键线路工期;第三阶段,利用 BIM 信息平台实时监控进度,现场通过移动端 APP 上传施工数据,平台自动对比实际与计划进度,当发现桥梁预制梁安装进度滞后 2 天时,分析原因是吊装设备不足,及时调配 2 台塔吊补充,3 天后进度回归计划。
4.3 应用效果分析
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过 BIM 技术应用,实现了施工进度的有效优化:一是工期控制效果显著,项目实际竣工时间比计划提前 12 天,其中设计变更导致的工期延误减少 90% ,返工率从传统管理的 8% 降至1.2% ;二是进度管理效率提升,各参与方信息传递时间缩短 60% ,监理单位进度审核周期从 5 天压缩至 2 天,施工单位资源调配响应速度提升50% ;三是成本节约明显,因进度优化减少的人工窝工、设备闲置成本约 86万元,返工成本节约 120 万元。
五、结论
本文围绕基于 BIM 技术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优化展开研究,通过分析 BIM 技术的应用优势、明确进度优化关键环节、结合实际案例验证效果,得出以下结论:BIM 技术凭借可视化、协同化、动态化特性,可打破传统进度管理的信息壁垒,通过 4D 进度模型构建实现进度计划精准规划,借助动态监控与资源协同优化提升进度管控效率,有效减少设计变更与返工导致的工期延误;实际工程案例表明,应用 BIM 技术可使公路工程工期提前、管理效率提升、成本节约,为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优化提供可靠的技术路径。未来随着 BIM 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可进一步实现施工进度的智能化预测与自适应调整,推动公路工程建设领域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肖黎.公路工程施工进度动态管理策略探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5,6(17):177-179.
[2]司吉兵,韩磊.数字化技术在合枞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24):131-135.
[3]郭世杰,张丽焕,李绪花.基于BIM技术的公路工程监理质量管控体系构建与应用[J].建设监理,2025,(07):89-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