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对策

作者

徐飞

安徽地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11

引言: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 BIM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施工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总的来说,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 BIM 技术,并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模拟化目标,并能呈现出多维、三维的立体效果,使得整个工程的建设井然有序,同时,还能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的共享,实现各种施工工艺的统一,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了项目的施工质量。

一、BIM 技术概念

BIM 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本文从 BIM 技术的概念入手,这里的“B”是“建筑”,它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讲,是指建筑本身,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建筑业,尤其是与水、土等有关的基本建设工程,例如,路网工程、土木工程项目等;I 意为“信息”,它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中的各类数据信息,它是建设项目顺利进行的依据和因素,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的信息来对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M 是指“模型”,这一类型的模式一般侧重于过程,而且模式目标比较复杂。所以,从以上所说的信息来看, BIM 主要是指基于建筑信息进行模型化,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建设单位可以建立密切的交流通道。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 BIM 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化还处在起步阶段,缺少一个统一的数字平台,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在安防管理中,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相对落后,仍以传统的手工录入为主,既低效又易受人为干扰,造成不完全、不精确的数据,弱化了数据驱动的管理效能。其次, BIM体系与当前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够紧密,难以实现与安全管理有关的数据的有效共享与及时更新。目前,很多工程中的安全监控设备、人员定位系统等还在各自独立工作,很难整合到 BIM 平台的总体架构中,制约了多维度数据的协同作用。另外,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专业人才, BIM 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也不强,导致相关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特别是在大型工程、复杂的建设环境中,缺乏信息化更是雪上加霜。BIM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支撑,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撑,制约了该技术的深度应用,也使其难以对其进行动态监测与精确调控,影响其系统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二)BIM 技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BIM 技术的高效应用依赖于专业人士的深入参与和不断的革新,但目前国内建筑业缺少 BIM 技术人才。BIM 在行业内拥有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首先, BIM 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要求操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模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与训练体制很难兼顾多维能力的培养需求,使得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与现实需要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企业中,BIM 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一些企业由于缺少清晰的技术发展策略,没有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也没有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因此导致了建筑行业的技术人才数量与质量都不能与复杂的建设环境管理需要相适应。另外,BIM 技术人员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方向不明,这也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相关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从业人员常常面临着技能迁移困难和职业发展受限的问题,进而影响了他们对技术应用的深入参与。目前,整个行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人才规范和评估体系,对职业技能的评估、选择都有很大的主观性,很难建立起一个系统的人才储备模型。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 BIM 技术应用的策略

(一)提升管理人员 BIM 技术专业能力

要全面提升企业 BIM 技术的专业化程度,需要从建立培训体系、提供实践机会和优化评价三个层次来实现 BIM 技术的整体提升。根据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了以初级、中级、高级为基础的 BIM人才培训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培训。本项目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 BIM建模为基础,以现场可视化为核心,以 BIM 模型为核心,以施工过程为核心,以提高施工安全为目的。培训时间分成前后四周、八周和十二周,循序渐进,以确保教学的深入。教学内容要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构建全过程 BIM 安全管理信息平台

同时,本文还介绍了一个以 BIM 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因此,本课题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构建基于 BIM 的安全管理系统。在这种体系结构下,为了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高效交互,必须采用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将各阶段的安全管理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本课题拟采用先进的数据获取与感知技术,对施工现场环境、人员及设备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其传输至平台进行建模与分析。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项目将以 BIM 为核心,构建基于BIM 的风险评估、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等多个模块系统,以解决复杂施工场景下的多维度数据协同和分析问题。

表 1 全过程 BIM 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构建数据分布

由表 1 所示,在平台运作过程中,各类资料的收集频次与收集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别。人体位置信息的获取频率很高(每小时 10-15 次),而人体状态信息的存储能力更是惊人,每个月可达 60-100GB。不同类型的行人位置信息融合所需的时间与时延也存在差异,行人位置信息的融合时间与延时分别为 5-10s 与 1-2s,表现出了高效率的需求。与之相比,环境监测的数据具有维度广、集成耗时长等特点,能够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接口的统一、模块化的体系结构设计,精确控制采集频次、数据容量、数据集成时限等关键参数,形成基于数据驱动的工程项目动态决策和安全管理的智慧化,为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四、结语

BIM 技术的运用对促进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今后,要继续深入研究开发和多个学科的结合,健全整个过程的安全管理平台,加强技术标准和人才培训,建立一个动态协作的管理模型,为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更系统、更智能的支撑,帮助整个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曹坤.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冶金丛刊,2017(1):2.DOI:10.3969/j.issn.1671-3818.2017.01.090.

[2] 鲁毅.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6, 000(002):P.40-40.

[3] 黄晓俊.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思考[J].环球市场,2017(20):2.

[4] 黄晓銮.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 475(26):136-137.DOI:CNKI:SUN:ZZFD.0.2017-2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