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招投标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研究

作者

张彩学

青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安徽 池州 2428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扩大与市场竞争加剧,规范交易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管控经济成本已成为建筑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招投标作为建筑工程交易的法定方式,凭借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连接发包方与承包方,既是工程前期交易的关键环节,也是贯穿建筑经济管理全过程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招投标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探索科学的强化路径,对推动建筑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实现建筑经济管理规范化与高效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建筑招投标的内涵和作用

(一)建筑招投标的内涵

建筑招投标是建筑工程发包方依据工程需求,通过发布招标公告或邀请书,明确工程范围、技术要求、工期等核心信息,吸引符合资质的承包方提交投标文件,再由招标人按既定标准择优确定中标人的交易活动。其核心特征为公开性、竞争性、公正性:公开性要求招标信息、评标标准、中标结果等关键内容向社会或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公开,避免信息不对称;竞争性通过引入多家投标人参与角逐,促使投标人优化方案、提升质量、合理定价;公正性依赖规范的流程设计与独立的评标机制,确保所有投标人在同等条件下竞争,杜绝暗箱操作。

(二)建筑招投标的基础作用

建筑工程招投标行为也就是指招标和投标,属于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所涉及的两个方面,是实现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产物[1]。一是搭建规范交易平台,通过明确流程与标准,将建筑工程交易从分散协商转化为制度化竞争,减少交易中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为建筑经济管理奠定有序交易基础;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需结合自身技术实力、管理能力与成本控制水平制定方案,招标人通过对比选择最适配的承包方,推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向效率更高、实力更强的企业集中,提升建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三是明确权责边界,招投标文件中对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要求、价款支付等内容的明确约定,可提前划分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权利与责任,减少后续施工与结算环节的纠纷,为建筑经济管理中的合同履约管理提供依据。

二、招投标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建筑报价合理性

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其中涉及投标企业所涉及的相关施工方案以及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报价[2]。建筑报价是建筑经济管理的核心环节,报价过高易导致发包方成本超支,报价过低则可能引发承包方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而招投标依托竞争机制与规范流程,能有效提升报价合理性。一方面,招投标要求投标人充分了解工程需求与市场行情,结合自身成本结构制定报价,多家投标人参与可使报价形成市场公允区间,避免单一企业垄断定价或盲目报价。另一方面,评标过程中招标人不仅关注报价高低,还会结合技术方案、工期安排、质量承诺等因素综合考量,促使投标人在报价与价值间寻求平衡,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不良现象。

(二)推动监管体系完善

建筑经济管理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健全的监管体系,招投标作为工程建设的起始环节,其规范运行能反向推动监管体系完善。首先,招投标的公开性要求监管部门对招标信息发布、投标人资质审核、评标过程等环节进行监督,促使监管从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事中把控转变,形成全流程监管意识。其次,招投标涉及的法律法规为监管提供明确依据,监管部门处理违规行为时,需不断细化监管标准、优化监管流程,推动建筑经济管理监管体系规范化。

(三)降低建筑经营成本

成本控制是建筑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招投标通过多维度作用,能有效降低建筑企业经营成本。从发包方角度,招投标的竞争机制可促使承包方压缩报价中的不合理利润空间,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合作方,直接降低工程发包成本;同时,招投标文件对工程质量与工期的明确约定,可减少后续因质量返工、工期延误产生的额外成本。从承包方角度,参与投标需对工程成本精细化核算,这一过程能推动企业梳理成本结构、识别管控薄弱环节,进而优化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

三、建筑经济管理中招投标的强化措施

(一)完善组织制度

现今面临着资源短缺、气候恶劣等方面的不利影响,经济市场格局也由此发生变化[3]。健全的组织制度是招投标规范运行的保障,需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流程管控三个层面推进完善。首先,明确招投标管理机构权责,建筑企业或项目发包方应设立专门的招投标管理部门,负责招标策划、文件编制、投标人资格审查、评标组织等工作,避免因部门职能交叉或权责不清导致流程混乱;其次,加强招投标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选拔具备法律知识、建筑经济知识、工程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工作,并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其对招投标政策法规、流程标准的掌握程度,避免因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引发操作风险。最后,优化招投标内部流程,建立编制、审核、发布、评标、公示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

(二)提高预算水平

科学的预算是招投标报价合理与成本管控的前提,需从预算依据、预算方法、预算审核三方面提升预算水平。其一,强化预算依据的科学性,预算编制前需全面收集工程所在地的市场价格信息、地质勘察资料、设计图纸等基础数据,避免仅凭经验或历史数据编制预算,确保预算与工程实际需求、市场行情相匹配;其二,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引入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将工程分解为具体的分部分项工程,按清单项目逐一核算工程量与费用,提升预算的精细化程度,同时结合工程风险预留合理的风险费用,增强预算的适应性;其三,加强预算审核力度,建立编制人自审、部门复审、第三方终审的三级审核机制,重点审核预算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费用套用的合理性、风险费用计提的充分性,避免因预算偏差导致招投标报价失真或后续成本超支,为招投标的规范开展与建筑经济管理的成本管控提供可靠支撑。

(三)强化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招投标长效规范运行的核心,需结合建筑经济管理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一方面,细化招投标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招投标管理办法、投标人资格审查标准、评标细则等文件,明确招投标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标准与责任主体,例如在评标细则中明确技术标与商务标的评分权重、具体评分指标,避免评标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完善招投标监督与问责制度,建立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内部由纪检部门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外部引入行业协会、审计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参与监督,同时明确对招投标违规行为的问责标准,对相关责任人采取通报批评、岗位调整、纪律处分等措施,形成有制度可依、有违规必究的约束机制,推动招投标在建筑经济管理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招投标作为建筑经济管理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升报价合理性、完善监管体系、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更是推动建筑行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当前,建筑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需通过完善组织制度、提高预算水平、强化制度建设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充分发挥其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支撑作用。未来,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还需将新技术与招投标深度融合,持续优化招投标流程与管理模式,为建筑经济管理提质增效、实现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高亦男. 招投标工作中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31):146-148.

[2]陶彦名. 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财富生活,2021,(18):192-193.

[3]张学艺. 建筑经济管理在招投标中的重要性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2):36-37.DOI:10.13768/j.cnki.cn11-3793/f.2021.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