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企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路径分析
陈磊
山东发展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14
引言
党的二十大强调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而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将党的领导转化为国企发展动能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各国企逐步建立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但部分企业仍存在责任不清、执行不力等问题,导致党建与生产经营 “两张皮”。在此背景下,厘清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核心要义,分析其落实带来的双重影响,探索科学可行的落实路径,对巩固国企党建 “根” 与 “魂”、助力国企在改革中守正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党建工作责任制概述
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以党章党规为依据,明确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建工作中的责任主体、内容与边界,通过 “定责、履责、考责、问责” 闭环管理,确保党建任务落地的制度体系。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责任主体明确化,涵盖党委、书记、班子成员、基层党组织等层级,形成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的责任链条;二是责任内容具体化,既包含 “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等基础任务,也涉及党建引领经营、服务职工等融合性工作;三是责任约束刚性化,通过考核评价与问责机制,将党建工作从 “软任务” 转化为 “硬指标”,避免形式主义。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建工作责任制并非独立制度,而是融入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需与法人治理结构、经营发展目标相衔接,最终实现 “党建强、企业强” 的双向促进[1]。
二、国有企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影响
(一)国有企业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积极
1.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发展方向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能推动国企党委切实履行 “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确保国家战略、政策方针在企业落地。例如,在国企转型升级中,通过党委前置研究重大经营事项,可避免企业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偏离 “服务国家战略” 定位,保障国企在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主动担当。
2.凝聚企业合力,激发发展动能
责任制明确党员领导干部 “一岗双责”,促使其将党建工作与分管业务结合,带动职工群众参与企业发展。某省属能源国企通过 “党员先锋岗”“党建 + 项目攻坚” 等载体,推动党员干部带头破解技术难题,2023 年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2% ,充分体现党建对经营的赋能作用。
3.规范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监督机制,能有效约束国企权力运行。通过明确 “三重一大” 决策中的党建责任,可减少违规决策、利益输送等问题,2022 年央企因党建引领风险防控,重大经营风险发生率同比下降 8% ,保障企业稳健发展。
(二)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不完善的消极影响
1.弱化党的领导,偏离发展方向
部分国企责任体系模糊,党委与董事会、经理层责任边界不清,导致 “党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某地方国企因未明确党委在投资决策中的责任,盲目进入非主业领域,造成亿元级亏损,凸显责任制缺失对企业发展的危害[2]。
2.加剧 “两张皮” 现象,浪费资源成本
若责任制仅停留在 “发文、开会” 层面,缺乏与经营的融合,会导致党建工作脱离实际。某央企基层党支部为完成责任指标,全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 余次,但未结合生产实际,不仅未提升效率,还占用职工工作时间,增加企业管理成本。
3.损害职工信任,削弱企业凝聚力
当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党员干部未履行服务职工责任,会引发群众不满。某国企因未将 “解决职工急难愁盼” 纳入责任清单,职工薪资拖欠问题长期未解决,导致员工流失率上升 15% ,企业团队凝聚力显著下降。
三、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路径(一)政府部门:提供制度、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需从顶层设计、政策保障、指导监督三方面发力,为国企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筑牢基础。在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制度框架上,国资委等部门应出台针对性政策,细化实施标准,比如制定《国企党建责任清单指引》,区分央企、省属国企、地方国企的责任重点,同时将党建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国企负责人考核,以考核压力倒逼企业重视党建工作;在加强政策保障、解决实际难题上,需在经费与人才层面给予支持,一方面设立国企党建专项经费,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建立 “党务干部与经营干部双向交流” 机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经营骨干担任党务职务,2023 年某省便通过该机制推动 50 余名企业高管参与党建工作,有效破解 “党务干部不懂经营” 的困境;在强化指导监督、提升落实质量上,政府部门要定期开展国企党建责任制落实督查,采用 “交叉检查+ 第三方评估” 的方式避免 “自我监督” 的局限性,同时建立 “问题整改台账”,对落实不力的国企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与政策支持挂钩,确保制度真正落地见效。
(二)国有企业:健全机制,更新模式
1.建立联动机制
打破部门壁垒,构建 “党委牵头、多部门协同” 的责任体系。通过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董事会、经理层成员按职责分工担任副组长,定期召开跨部门联席会议,聚焦 “党建与经营融合” 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同会商[3]。进一步细化各职能部门责任,如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党务干部培养规划并纳入企业人才发展体系,财务部需将党建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建立专项管理台账,行政部门配合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保障,形成 “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的责任落实格局,避免党建工作成为党委或党务部门的 “独角戏”。
2.完善管理机制
将党建责任从 “抽象要求” 转化为 “具体项目”,以目标导向推动管理精细化。一方面推行 “党建项目认领制”,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分管业务领域,主动认领 “党建 + 降本增效”“党建 + 安全生产”“党建 + 客户服务” 等融合类项目,通过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实施步骤、责任主体及验收标准;另一方面搭建数字化党建管理平台,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台账,实时记录项目推进节点与阶段性成果,定期开展项目进展通报与复盘研讨,同时将项目完成质量、融合成效作为党建考核的核心内容,对未达预期的项目责任人,要求其提交整改方案并限期优化,确保党建责任落实有迹可循、有据可查。
3.建立激励机制
构建 “物质激励 + 精神激励 + 职业发展” 三位一体的激励体系,将党建责任落实成效与员工切身利益深度绑定。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明确党建工作实绩为重要考量因素,把党建考核结果作为中层及以上干部提拔任用、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形成 “抓党建有实绩、有实绩受重用” 的鲜明导向;在薪酬分配上,设立专项 “党建责任绩效奖”,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发放比例,实现 “绩优者多得、绩差者少得”,打破平均主义;在精神激励层面,定期组织 “党建标兵”“优秀党支部”“党员先锋岗” 评选活动,通过企业内网、宣传栏、表彰大会等渠道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同时邀请优秀代表分享经验,营造 “比学赶超、争当先进” 的浓厚氛围,激发全员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4.健全监督机制
打造 “多层级、全方位、动态化” 的监督体系,为党建责任落实提供刚性约束。在内部监督层面,由企业纪检部门牵头,联合党建工作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按季度开展党建责任落实情况检查,重点核查责任清单履行、项目推进、制度执行等情况,形成督查报告并反馈整改意见;在群众监督层面,拓宽职工参与监督的渠道,通过设立 “职工意见箱”、开通线上评议平台、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等方式,邀请职工对党组织服务质量、党员干部履职表现进行评价,将职工评议结果纳入党建考核体系,提升监督的广泛性与客观性;在动态监督层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党建工作滞后、职工反馈问题较多、考核排名靠后的党组织,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并指派专人督导,对经督导仍整改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采取通报批评、约谈提醒、岗位调整等处理措施,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地,形成 “监督 — 反馈 — 整改 — 问责” 的闭环管理。
结语
落实国企党建工作责任制是一项长期任务,需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力。政府部门通过完善制度、强化保障,为责任制落实创造良好环境;国有企业通过健全联动、管理、激励、监督机制,将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唯有如此,才能破解国企党建 “落实难、融合弱” 的问题,真正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 炜 明 . 有 效 落 实 国 企 党 建 工 作 责 任 制 的 路 径 探 索 [J]. 活力,2023,41(23):34-36.
[2] 揭 燕 平 . 落 实 国 企 党 建 工 作 责 任 制 的 路 径 [J]. 现 代 企 业 文化,2023,(19):94-97.
[3]唐喜军,王雄鹰. 有效落实国企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路径探索[J].人民论坛,2022,(17):71-73.
作者简介:
陈磊(1985.07.-),性别:男;籍贯:;民族:汉;学历:研究生、博士;研究方向:新能源、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