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研究
黄杰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引言
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运行环境复杂等特点。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受到自然环境、工程结构自身特性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着各类潜在风险。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提前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风险损失;而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则为及时掌握工程运行状态、发现安全隐患提供了有力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对于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 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类型
1.1 设备与材料风险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大型设备使用,常见的有起重机、装载机等,在设备使用期间,一旦人员出现操作失误,或者设备故障未及时发现,极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水利工程施工材料安全管理也不容忽视,工程建设常使用混凝土、钢筋等材料,材料品质与工程建设质量息息相关。若施工材料品质不达标、配比不合理、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极易造成工程结构变形、裂缝等缺陷。
1.2 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风险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尤为突出,其涵盖了多种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地震以及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具有显著的不可预测性,而且往往伴随着突发性,给工程项目的施工及后期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例如,洪涝灾害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的水位急剧上升,进而淹没施工区域,损坏设备和材料;地震则可能引发地质结构的不稳定,造成工程结构的破坏甚至坍塌。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无疑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及长期稳定运行构成了严峻挑战。
1.3 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
工人在施工中未按照规范操作,忽视安全规程,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如未佩戴防护装备(如护目镜)进行危险作业(如钢筋切割),易受飞溅物伤害;忽视设备检查(如电动工具电线破损),可能引发电气火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等。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作业,并提高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以有效防范此类事故的发生。规范操作和安全防范意识是防止事故的重要保障。
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应用
2.1 调整风险评估程序
安全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是为项目提供一个总体的安全风险评价结果,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并为后续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指导,借助评估项目的整体结果,预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地形地貌条件的特殊性以及施工难度的增加,给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特点予以分析,总结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程序和方法,并针对现有技术条件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研究和优化。另外,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分为整体评估和专项评估两种,并在项目施工之前开展实时分析,建立更加适配的工作程序,即成立专业评估小组,积极收集工程资料,配合开展现场查勘工作,积极开展总体风险评估和专家风险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构建相应的动态评估机制。
2.2 风险评估模型与框架
风险评估是对各种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综合判断。风险评估模型和框架通常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定量评估将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通过数值化手段进行量化,常用的模型有概率-影响矩阵、蒙特卡洛模拟、决策树分析等。这些模型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持,降低风险的实际影响,从而为决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定性评估则针对难以量化或主观性较强的风险,通过专家判断、情境分析、具体影响项目等方式,对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性分析。二者结合起来,既能保证在全面评估已识别风险时,既有特定的数值支持,又能兼顾不能进行量化分析的复杂因素,只有这样风险决策才能更加周全。
2.3 危险源识别法
对施工现场全面检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电气设备的运行等,然后对这些危险源详细分类,确保每一项危险都能被有效控制。
2.4 专家评估法
利用行业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专家的直觉与经验,适合复杂且难以量化的安全风险。
2.5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5.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各方主体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施工单位是施工安全的主体责任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例如,项目经理作为施工单位在项目上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各施工班组组长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其次,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安全检查一般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由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施工机械、临时用电、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不定期安全检查则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如在恶劣天气前后、关键施工部位施工前等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跟踪整改情况,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2.5.2 加强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应用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展现出强大的潜力,能大幅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能力。首先,人工智能评估潜在安全隐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过往施工资料进行深度解析,能高效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模型,系统可以综合气候状况、工程进展、施工条件等多方面信息,实时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人工智能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识别可能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次,智能监控系统保障现场安全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施工场地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智能检测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施工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防护装备、是否进入高风险区域作业等,这一智能化管理模式不仅确保了风险的精准识别与管控,还能够实时处理突发问题并快速响应,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效能。通过减少人为管理的疏漏和延误,智能化技术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整体施工安全水平。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在民生工程建设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有助于预测潜在风险,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风险评估的精确度和效率显著提高。未来,智能化、自动化的技术将成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实时监控、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将大幅提升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晓 燕. 水 利工程 风险 评估 与应对 策略 [J]. 农村经 济与科技,2025,36(09):102-104+119.
[2]李永昌.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研究[J].水上安全,2025,(09):107-109.
[3]傅良.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分析[J].水上安全,2024,(24):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