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跳绳学习兴趣的策略与实施研究

作者

杨红梅

陕西省神木市第三中学 719399

跳绳被誉为 “最经济的全身运动”,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1-2 年级学生需掌握 “连续跳绳 10-15 次” 的基础目标,并通过跳绳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对跳绳的兴趣普遍不足,课堂参与积极性低;还有学生因怕累、怕出汗,刻意回避练习。这种 “兴趣缺失” 不仅影响跳绳技能的掌握,更可能让学生形成 “运动枯燥” 的负面认知,违背体育教学 “立德树人、健康第一” 的根本任务。因此,如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贴合其认知规律与兴趣需求的教学策略,让跳绳从 “任务式练习” 变成 “趣味化活动”,成为小学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跳绳学习的现状与核心问题

(一)学生层面:畏难情绪与兴趣低迷并存

低年级学生肌肉力量较弱、身体协调性尚未发育成熟,初次接触跳绳时易出现 “摇绳与起跳节奏脱节”“绊绳后不敢再试” 的情况。调研显示, 43% 的学生表示 “怕绊到绳子,不想练”; 38% 的学生认为 “跳绳就是数数,没意思”,更愿意参与跑步、球类等动态性强的活动。此外,学生个体差异大:部分学生能轻松连续跳 20 次以上,部分学生连 “单脚跳 1 次” 都困难,能力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弱势学生的畏难心理。

(二)教学层面:方法单一与目标僵化

传统跳绳教学多遵循 “示范 — 讲解 — 集体练习 — 数量考核” 的流程:教师先演示标准动作,再强调 “手腕摇绳、脚掌着地”,随后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以 “1 分钟跳多少个” 作为评价标准。这种模式忽视了低年级学生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的特点 —— 抽象的动作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机械的重复练习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单一的 “数量评价” 也让弱势学生难以获得成就感。

(三)安全层面:细节疏漏与防护不足

低年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跳绳教学中若忽视安全细节,易引发意外:例如,部分学生使用过长或过短的跳绳(过长易绊绳,过短易勒手);热身不充分导致脚踝扭伤;练习场地有杂物(如石子、纸屑)影响动作;集体练习时学生间距过小,易发生碰撞。这些安全隐患不仅威胁学生健康,也会让学生对跳绳产生 “恐惧心理”,进一步降低兴趣。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跳绳学习兴趣的核心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 —— 让跳绳变成 “趣味闯关”

1.基础技能游戏:突破单个环节难点。比如“手腕摇绳小火车”游戏:学生坐姿或站姿,双手握绳(绳长调整为 “双手握柄后,绳尾到腰间”),教师喊口令 “小火车开啦—— 嘀嘀!”,学生随口令用手腕顺时针摇绳,模拟 “火车车轮转动”,重点练习 “手腕发力”(避免用手臂大幅度甩动);再如“青蛙跳荷叶”游戏:在地面用彩色胶带贴出间距 20cm 的 “荷叶”,学生双脚并拢在 “荷叶” 间跳,练习 “脚掌轻跳、落地缓冲”,为后续 “起跳与摇绳配合” 打基础。

2.综合技能游戏:强化动作协调性。教师可以设置“跳绳闯关大冒险”游戏:设置 3个关卡,学生分组闯关:第一关 “穿越绳索”:教师双手持长绳,将绳拉成离地 30cm 的“横线”,学生从绳下跳过(无需持绳),练习 “起跳高度控制”;第二关 “单绳小蹦豆”:学生持短绳,每跳 1 次摇 1 次绳,完成 5 次即为通关,练习 “摇绳与起跳节奏配合”;第三关 “伙伴接龙跳”:2 人一组,1 人摇绳,1 人在绳内跳,跳 5 次后交换角色,练习 “合作与节奏感知”。

3.集体趣味游戏:提升参与积极性。如跳绳接力赛:将学生分为 4 组,每组 5 人,赛道旁放置跳绳,学生跑到跳绳处完成 3 次连续跳,再跑回接力下一人,先完成的组获 “活力小队” 称号;再比如绳圈寻宝:用跳绳围成多个圆圈,圈内放置贴纸、小卡片等 “宝物”,学生需单脚跳进入圈中取宝物(双脚落地则 “寻宝失败”),练习 “单脚跳稳定性”。

(二)分层化指导 —— 让每个学生都能 “跳得动”

低年级学生跳绳能力差异显著,若采用 “一刀切” 的教学目标,易导致 “强者觉得简单、弱者觉得难”。笔者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将学生分为 “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制定差异化目标与指导方案:

基础层是指不会摇绳或不会起跳,绊绳次数多,有畏难情绪的学生,针对这一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1. 掌握正确握绳姿势;2. 能单脚跳 3 次或双脚跳 5 次(无需摇绳);3. 尝试 “摇 1 次绳跳 1 次”。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1. 一对一指导握绳与摇绳动作;2. 用 “短绳”(减少绊绳概率);3. 教师辅助摇绳,学生专注起跳。

提高层的学生指能连续跳 5-10 次,但节奏不稳定,易绊绳。针对这一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1. 连续跳绳 15 次以上;2. 掌握 “脚掌轻落地”,减少噪音;3. 尝试跟着音乐节奏跳。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1. 强调 “摇绳节奏”(如喊 “1-2-3” 口令辅助);2. 播放慢速儿歌(如《小兔子乖乖》),让学生随节奏跳;3. 同伴互助,互相鼓励。

拓展层的学生是指能连续跳 20 次以上,动作标准,节奏稳定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设置如下目标:1. 连续跳绳 30 次以上;2. 尝试 “开合跳”“单脚交替跳”等简单花样;3. 帮助基础层学生练习。所采用的策略是:1. 教授简单花样动作(如 “跳一下双脚分开,再跳一下双脚并拢”);2. 任命为 “跳绳小老师”,协助教师指导基础层学生;3. 挑战 “1 分钟计时跳”

在分层指导中,教师可以采用 “动态调整” 原则:每 2 周根据学生练习情况重新分层,让基础层学生看到 “进步空间”,拓展层学生获得 “挑战机会”,避免分层固化。

(三)运用多元评价,强化积极反馈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结果性评价,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多维度肯定学生进步。首先要 及时表扬学生的努力、进步和创意(如:“摇绳手臂真有力!”、“比上次多跳了 3 个,真棒!”)。其次,教师可以使用“跳绳成长树”、“进步小星星”等可视化工具,记录学生点滴进步。再次,定期组织“跳绳小达人”展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风采。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反思能力。

综上,通过游戏化设计、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的综合运用,能有效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跳绳学习的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畏难情绪减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大部分学生在学期末都能掌握基本跳绳技能,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未来教学中,我们要探索更多元、更创新的策略,进一步深化兴趣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傅雪梅. "小学体育课堂花样跳绳课程分层分组教学训练研究." 体育风尚,2024(12):149-151.

【2】金丽丽.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花样跳绳应用研究." 青少年体育 ,2024(1)111-112.

【3】令贵平. "基于"学,练,赛"一体化的小学体育花样跳绳组合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 2024(4):63-65.

课题:本文系神木市 2025 年度教育教学微型课题“提高小学二年级跳绳学习兴趣的策略与实施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MWX2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