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及应对措施

作者

韦继林

中共重庆市南川区委党校 重庆 408402

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从多角度出发深入革新、优化了以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提高对当地农村资金、资源、集体资产的合理利用程度,按照农业生产合作形式、土地股份合作形式,持续探索和构建适合的、特色的、多元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以此达到增产增收、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建立新经济增长点、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及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

1.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瓶颈

1.1 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较固定、单一,仅凭借村级林场、集镇门面、产业田地、水利水库等获取承包收益、租售收益,产生的总体经济利益较小,无法支撑农村实现长久发展。同时,另一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具有过度依赖性,主要体现为依赖资产租赁、交易项目及上级政府支持,始终未形成专属的经营性资产,导致经济发展不稳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1]。

1.2 干部群众缺乏工作积极性

受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再加上农村条件较差、工作难度大、回报慢、报酬少,不仅难以吸引外来人才,还难以留住内部人才。部分农村干部职员存在年龄大、学历低、思想僵化等问题,还存在消极、畏难等负面工作情绪,导致不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市场敏锐度、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技能。

1.3 未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作用

据相关调研资料显示,部分农村地区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未落实好群众反馈信息采集工作、实际情况考察工作,在尚未获得当地政府公共服务、未明确政府政策指导意见的情况下,致使相关工作开展质量低下,出现了集体经济发展碎片化、同质化现象。从实际来看,在城镇化率处于50% 左右的乡村,如果没有适合的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或未提高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关注度,或随意、盲目地申报项目,是无法获取到国家发放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补助[2]。

1.4 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制约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缺乏完善、详细、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致使集体经济项目合同制定、签约等工作开展流程不规范、不严谨。同时,还无法保证准确全流程地记录相关会议内容、全面地建立信息资料档案及严格地管控台账与财务收支情况,导致发展集体经济的相关工作存在形式化现象。此外,现存的利益联结机制运行不畅、机制内容不合理,使得联结关系松散、不稳定。

2.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的应对策略

2.1 开辟多元化发展路径

为了摆脱传统单一、僵化、依赖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就要及时开辟多元化发展路径,需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发展资源经济。农村要对集体资产进行统计、清点,探究可行的资产价值利用方案,制定出有效提高集体收益的经营模式。在实践时,要优先采取协同开发、翻新重组租售、参股经营等方法,对集体所有的空余厂房、学校、公共场所进行重复利用;采用协同经营、出售、承包等运作手段围绕新修建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工程设施开展新的交易项目,以此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发展产业经济。农村相关人员要在明确产业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吸引多方主体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以“村级+”为经济合作模式,将社会企业、农户、合作社、政府均作为经济发展合作对象。最后,发展混合经济。遵守“产业相融、产权同享、乡村创新”理念,全面采集具备潜力的发展要素,延长原有项目产业链,持续开发多样化的新型项目产业链[3]。

2.2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为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提升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并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团队,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展开工作:首先,建立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加大对村干部工作行为表现、工作态度的考察力度,倡导村干部自主参与村集体企业工作,对工作成绩优秀、自觉履行相关政策文件的干部,不仅要给予特殊补贴,还要由村集体企业发放奖金报酬。其次,建立报酬定期增长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干部补贴调增制度内容,要求选拔综合评价优良的村干部成为乡镇级公务员;解决全体村干部的养老保险问题;按照年度农村农民人均收入 2 倍的标准,给予村书记、村委会主任以补贴福利。最后,重视组建科技人才团队。积极成立先进农业技术宣传组织、农业技术研发组织;设立农业科技人员选拔、考核激励试点,联系工作情况适当发放奖励。

2.3 强化政府的服务引领作用

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要创新升级公共服务形式,充分利用、发挥政府的服务引领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和榜样示范,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体而言,首先,要把握住农村优秀人才资源,倡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鼓励当地高校毕业生参与农村经济发展活动,吸引当地退役军人参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以此保障领导队伍具备过硬的本领、扎实的知识和可贵的精神品质。其次,要搭建党建交流、共享平台,为乡村干部培训、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以有效增强干部的技术技能、经营管理能力,补充专业知识。最后,要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投资力度,按照“招商一批、壮大一批、发展一批”的方法,不断增加农村中规模大、经济效益高、影响力强的经营主体,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为延长产业链奠定良好基础。

2.4 重视优化村级财务监督机制

根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村级财务监督机制。从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设立集体资产监督制度,推进“三权分置”三方面出发,精准、全面核算农村现有集体资产,优化资产登记、存储、应用、处理、检查等工作流程,排查资产私自挪用、占有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管理方法,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多种具备“短、快、小”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政府合作制定产业扶持、税收优惠、项目申报等政策,以便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设立公开化、民主化的财务管理机制和农地产权流转机制,切实维护参与主体的基本权益。

3.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当前在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期间,存在部分农村地区表现出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干部群众缺乏工作积极性、未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作用、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就要在坚持集体所有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改革创新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过开辟多元化发展路径,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强化政府的服务引领作用,重视优化村级财务监督机制,以便较大程度上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顺利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绍军.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与探索思考:以五河县为例[J].山西农经,2025,(03):71-74+120.

[2]王小敏.温岭市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路径分析[J].山西农经,2024,(22):60-62.

[3]廖绍权.昭通市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问题及建议[J].农村实用技术,2024,(08) :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