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城市轨道交通半高开式屏蔽门系统安装技术探析

作者

李维

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0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屏蔽门是安装在站台边缘的安全隔离系统,主要用于分隔站台与轨道区域,确保乘客人身安全和列车的正常运行。有防止乘客坠轨、跳轨或物品掉落轨道区的安全防护作用;能减少站台与隧道的空气对流,降低空调能耗节能环保效果;避免异物侵入轨道,减少列车延误提升运营效率;较好的阻挡噪音、灰尘及活塞风,改善候车环境的优点。主要的应用场景有地铁、轻轨、高铁的地下车站、高架/地面车站、极寒或多风沙等特殊气候地区。半高式屏蔽门主要运用在早期的地铁线路(北京1 号线)、地铁高架站、城市轻轨、云巴、高铁站(许昌和郑州东)等。

二、工程建设概况

1、南昌市轨道交通 1 号线北延工程线路总长约 16.969km ,起点为昌北机场站,止于一期工程双港站,地下站 6 座采用全高开式屏蔽门,高架站 2 座采用半高开式屏蔽门;2 座高架站半高型站台门4 侧(每座车站2 侧),每侧站台门设置24 道滑动门,其纵向组合总长为 113.99mc 。利用既有线地铁大厦控制中心,与 1 号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

2、屏蔽门系统组成:

(1)门体结构及门机:主要分项基础放线,固定门安装,滑动门安装,应急门安装,端头门安装,滑动门门体安装,滑动门门体物理性能检查,门体安装限界及外观等。

(2)电源及监控系统:主要分项包括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接线和线路绝缘测试,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低压成套柜(屏、台),接地装置安装,不间断电源安装,司机控制盘(PSL)功能调试;远方报警盘(IBP)功能调试;报警及监控调试;接口和系统调试等构成。

三、工程安装施工过程的特点

1、安装空间匹配的要求:需同时满足土建、轨道、车辆的三重基准对齐;需要确保与列车车门精准对位(通常误差在 ±3mm 以内),对轨道、站台、车辆等系统的协同性要求严格。

门体需适应列车活塞风压和混凝土徐变带来的结构位移;

2、系统界面协同复杂性:主要是与机电各系统的接口,如与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23 类子系统存在硬线/通信接口;

3、安装技术要求高:屏蔽门系统包括门体结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信号接口等多个子系统,对设备精度、安装工艺、系统集成能力要求高。

4、施工环境受限,安全风险大:地铁车站空间狭窄,施工场地有限,设备材料堆放、人员操作、机械进出都受到限制,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往往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安装,且常与车站装修、轨道铺设、机电安装等同步或交叉施工,协调难度大。

5、与多专业高度交叉:屏蔽门安装需与轨道、供电、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装修、通风空调等专业密切配合,接口众多,工序、场地、进度、接口、调试等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量大且复杂。接口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返工、延误工期甚至影响系统功能。

6、工期紧张,调试复杂:安装施工通常位于地铁建设后期,整体工期短且不稳定,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安装调试工作。系统调试涉及硬件、软件、信号接口、安全逻辑等,过程复杂,需多次测试与优化。

四、工程重难点及管控措施

1、施工精度控制难:门体门槛与轨道、列车车门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高,安装中容易因基础不平、测量误差、施工偏差等导致对位不准,还会影响装饰装修专业标高控制线的确定。

管控措施:需要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仪、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采用样板工程先行、BIM 技术进行辅助模拟安装;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复核与动态调整。

2、与各设备集团的接口管理复杂:屏蔽门与轨道、车辆、信号、低压配电、综合监控等系统存在大量接口,若沟通不畅或标准不统一,易造成返工或系统不兼容。

管控措施:组织各单位和专业建立接口管理机制,由建设单位牵头明确各专业接口界面、技术要求和责任主体;提前组织接口协调会,制定接口清单和技术协议;实施全过程接口跟踪与确认。

3、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难:施工空间有限,多专业交叉作业频繁,资源调配和进度协调难度大,易出现窝工或工期延误。

管控措施: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计划,加强与其他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创造作业面,优化施工顺序与资源配置。

4、质量控制要求严:屏蔽门作为车站站台安全关键设备,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任何细节疏漏都可能引发故障,造成严重的运营安全事故。

管控措施: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对全过程所有工序进行严格把控;重点控制门体垂直度、水平度、间隙均匀性、开关灵活性、密封性等关键指标;强化材料进场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分部分项验收制度。

5、系统调试与联合调试复杂:屏蔽门系统需与信号系统联动,实现精确开关门、障碍物检测、紧急开门、故障报警等功能,调试技术复杂,逻辑关系严密。

管控措施:制定系统调试方案,分阶段开展单机调试、接口调试、联动调试;组织供应商、设计、施工、运营各方共同参与,确保调试过程问题及时闭环;模拟各种运营工况,验证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五、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1、半高开式屏蔽门施工流程

土建交接验收→对土建结构进行测量放线 $$ 站台板打孔及清理→门体和设备房设备安装→性能测试→系统调试→竣工验收

2、技术要点

(1)场地交验要求:站台板浇筑完成,在土建结构上的预留孔尺寸满足屏蔽门安装要求,土建结构存在的问题已整改完成,车站范围内轨道已铺设完成。

(2)测量放线:各方共同确定测量基准,建立安装测量三维坐标系,标高与装修专业无冲突;对轨道中心线、轨道面、站台面及预留槽、孔、洞的位置、标高进行检査复核。

(3)站台板打孔及清理:设计、厂家、施工确认在站台板预留安装孔位,不得破坏结构主体安全强度。在站台边沿对纵向控制线到站台边缘间的区域进行凿平,用于安装固定驱动门及端头门的下部垫板,平整度以高程控制线为准,凿平后进行清理,同时进行局部修整平。

(4)门体安装施工流程:固定驱动门(侧盒)与滑动门组块安装 $$ 侧盒位置、水平度、平面度、垂直度调整、固定→固定门体安装→装饰板安装→塞缝接胶;

就位安装要注意安装门体与螺栓孔的位置对齐,做好现场的成品保护。螺杆、螺母安装后(拧紧前)应立即进行反复校准,正确到位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每一单元体半高开式屏蔽门的校准、调整要注意安装位置、垂直度、水平度、平面度,误差要在允许值内,多次调校完成后,须对站台门进行单体结构调试(不通电的情况下),用手拉动滑动门应活动自如,无晃动、碰剐,不发出明显或刺耳的声音。要检测固定门各尺寸、两相邻固定驱动门之间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5)门体塞缝打胶:固定侧盒、固定门、端门、踢脚板等安装完毕后,将缝隙填塞泡沫条,并打耐候胶密封,注胶应饱满、连贯且不得污染门体。

(6)电缆桥架、电气设备的安装:测量放线完成后即可进行,要注意桥架安装水平整齐,严禁侵入轨行区。线管安装根据电气施工图标注的位置、走向等要求施工。电气设备的安装一般包括电源、PSC、站台端头控制盘、状态监视终端等。

(7)电缆敷设:控制电缆与通信电缆放置在一个电缆槽内,电源电缆放置在另外一个电缆槽内。所有电缆需敷设顺直、整齐,不可拧在一起。

(8)电气连接:主要有 PSC 分别与门机组、状态监视终端的通信、电源等之间的连接。

六、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1、玻璃门体的破损、固定门地槛变形主要是运输、安装过程中的成品保护措施不到位。

2、门体缝隙打胶不平整、门体刮地、开门角度不够、开关门拉力过大、门体不平整、异响、关闭后间隙过大、门头指示灯不亮、不能正常复位等问题都是在安装中偏差过大,调试不到位,技术交底不到位及工艺较差造成。

3、线缆头破损、强弱电电缆混敷设、线槽转角处未做转接头、线槽线管毛刺毛边未清干净、防火泥封堵不规范,主要是日常管控不严,未按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

4、机柜内灰尘较大、零部件错装漏装、门体绝缘层损坏、绝缘电阻过小等问题是工艺标准不高,成品保护不到位。

5、门体声光报警器误报或漏报、门体开关速度过慢、异物探测不灵敏、系统软件部能实时显示实际状态,主要是厂家系统未及时优化,系统调试不到位。

七、结 语

屏蔽门已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标配,重点在平衡安全、效率与乘客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升级将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能和智能化。如采用磁悬浮驱动,取代传统皮带传动,将机械磨损和噪音大幅降低;使用自修复材料石墨烯涂层实现门体表面微裂纹自动填充,延长维护周期 3 倍以上;高度智能化,集成AI 监控,实时识别异常行为(如拥挤、滞留);推广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化、系列化设计能简化安装与维护流程;提高新材料应用率,轻量化、高强度的复合材料提升耐用性。因此,在今后的屏蔽门安装或使用中要充分考虑新技术材料的运用,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屏蔽门建设成最安全的门。

参考文献:

[1]南昌轨道交通 1 号线北延工程站台门系统用户需求书、施工图纸、安装施工方案;

[2]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

[3]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4]《城市轨道交通站台站台门系统技术规范》CJJ183-2012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50299-2018

[6]《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CJ/T23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