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
刘衍清
中共奉节县委党校 重庆 404600
法学伦理课程作为党校法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广泛的内涵,其中包括了法律制度的伦理、职业伦理、法律从业者的行为伦理及常人的一般伦理。对维护法律权威、国家安全以及法治社会建设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高法律伦理素养的执法者,需具有维护法律的正义、维持社会公平的意识。因此,法律伦理是法律从业者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要求。党校想要培养出具有高素养的执法者,就必须要清楚法律伦理教育是党校法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1]。
1.法律伦理教育简要阐述
1.1 法律伦理的内涵
法律伦理是法律从业者的必修课之一,要求法律从业者在法律实施时要做到公平、公正的执法态度,在面对道德伦理选择时,绝不徇私枉法,坚定地站在法律认定正义的一方。具体表现为:首先,法律伦理要求每一位法律从业者必须受到法律伦理的约束,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其次,不同的职位需要遵循不同程度的法律伦理的规范,与其他职位相比,法官和律师会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伦理管束。因此法律从业者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必须遵守伦理准则与行为规范。
1.2 法律伦理教育的功能
法律伦理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公民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行使不符合自身要求的义务和权利时,法律伦理教育可以通过自身的指导功能,保障法律行使者在执法时做到公平公正。其次,不同执法者的个人道德素养并不相同,而法律伦理的教化功能,可以避免执法者利用自身的执法优势,从中谋取个人利益[2]。法律伦理教育的教化功能,对提高执法者的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最后,法律伦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法律保护,具有强制功能,指执法者在行使法律权利时,必须遵守道德规范,若不讲诚信,有失公平公正,执法者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3 党校开展法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求党校需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法学人才。法律伦理教育作为推进社会稳定、保证执法人具有高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支撑之一,其发展和完善离不开党校对法律伦理教育的重视。同时,党校开展法学伦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法律从事者的个人素养和道德水准,还有利于提高法学学习者的上限。法律伦理教育是党校法学教育的基础,一个具有高水平法律职业伦理的执法者,才能推进法律公平公正地执行,才能实现法律设定的最初意义。因此,党校要高度重视法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让法律学习者充分了解法律从事者必备的政治素养和神圣使命,将学生培育成为法律的守护者和遵守者,才能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党校开展法律伦理教育的途径
2.1 树立正确的法律伦理教育目标
执法者行使法律的目标是要公平公正地处理好各类纠纷,而法律伦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执法者的个人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让法律学习者在法律上有健全的执法信念和人格,保证执法者具有法律执行能力的同时,还能从正确的伦理角度出发,不徇私枉法,公平公正地处理各类纠纷。因此,在新时代教育下,要想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执法者,就要求党校在制定法律伦理培养目标时,将法律伦理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一定的法律伦理道德素养。
2.2 开设专门的法律伦理课程
为了培养具有正确道德观的法律执法者,党校在教育时,要开设专门的法律伦理教育必修课程,并采取适当的考察方式,教育学生正确执法方法,以及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完善的法律伦理教育,培养其正确执法的能力,另一方面,开设法律伦理教育课程,还能让学生明白法律伦理的重要性[3]。此外,现实生活中,法律伦理纠纷和问题多种多样,为了防止学生在未来执法上遇到相类似的法律伦理纠纷和问题,党校除了开设相关课程以外,还需为学生讲解各种经典案例及特殊案例,以备不时之需。
2.3 扩充师资队伍
优秀的法律伦理教师,是培养高素养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党校在招聘法律伦理教师时,除了要了解教师是否具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外,还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丰富的执法经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言传身教,还要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各种法律案例,为学生释疑解惑。为此,招聘教师时,应加大招聘力度,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执法经验、有能力培养出具有高道德水平执法者的法律专业人才。如从业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检察官和律师等。
2.4 增大财政资金投入
学习法律,除了需要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外,也离不开实践。党校在培养高素质执法者时,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法律执行的各个部门,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法律案件相结合,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将学生输送到相关执法部门,通过对具体案例的了解、分析,达到启蒙法律伦理的效果,感受法律伦理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法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促使学生养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执法道德观,增强其自信心和正义感,学会自己判断是非,形成正确的法律伦理观。
2.5 开展多样化考察
法律作为多元化学科,传统的理论知识考察并不能完全有助于高道德执法者的培养。法律伦理教育考察应区别于理论知识考察,不能仅仅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对学习者进行考察。因为在具体的法律纠纷面前,重点在于执法者能否公正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实践性的测试和案例分析的考察,更有助于培养出遵循法律伦理的执法者。因此,考察学生时,除了理论知识考试外,党校还要准备经典案例,来考察学生在法律伦理方面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党校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来对学生进行考察,以便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法律伦理道德素养。
3.结语
法律伦理素养作为执法人执法时的关键素养,已经成为了当代法律从业者执法时必不可少的关键精神,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建设内容,因此,需要党校对法律伦理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努力营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培养出更多具有高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的专业执法人才,以此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航.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探索——评《中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考察》[J].中国高校科技,2023,(04):112.
[2]郭逸斐.论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中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10):74-77.
[3]陈财良,徐宏,金梅.探析高职护理教育中伦理及法规的理论及实践——评《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3,40(09):724.
作者简介:刘衍清(1968-10-),男,汉族,奉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奉节党校法学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民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