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艺与信息监测结合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支撑作用
张志伟
宁城县农牧局 内蒙古宁城 024200
摘要:农业农艺与信息监测的结合模式,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当前,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不均衡,数据利用率不足,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为应对这些问题,环境监测与精准农业的结合,通过实时土壤和气候监测、病虫害预警,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果。此外,种植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及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高效农业生产和成本控制。信息监测技术还通过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了农业产业现代化,形成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并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及品牌竞争力。综合分析可见,农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业升级,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支持,助力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农艺;信息监测;精准农业;乡村振兴
1、农业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中,可发现生产效率普遍偏低,且对科技的依赖程度不足。许多农民仍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和人工操作来管理耕作活动,缺乏系统性的数据支持。这种依赖不仅耗费了大量人力,还限制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另外,资源浪费与环境问题也是现代农业的困扰之一。水资源的使用存在过度或不足的现象,而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也往往不够精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科学的灌溉方式使大量水资源白白流失,化肥过度施用则影响土壤结构和地下水质量。这些问题不仅损害生态环境,还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制约农业进步的因素之一。各地区在技术应用方面呈现显著差距,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尝试了信息化管理,而偏远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却依然难以获取相关技术支持。因此,这样的技术差异不仅造成了生产水平的不均衡,还让整体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受限。最后,农业生产中的数据监测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可以获取作物生长及环境数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尚未充分利用,影响了科学决策的效果。农民可能会获得某些气候数据或土壤信息,但缺乏有效手段来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可执行的生产措施。因此,决策仍有滞后性或盲目性,影响农业的可持续性。
2、农业农艺与信息监测结合的模式
2.1 环境监测与精准农业
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为精准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通过传感器网络对土壤湿度、温度以及气象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农民可以准确掌握田间环境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农业活动。这种数据驱动的模式能够帮助农民更科学地安排灌溉计划,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干旱或多雨季节,传感器的提示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保障作物的最佳生长条件。此外,病虫害的监测在保护作物健康方面同样不可忽视。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对病虫害进行预警,帮助农民在病虫害爆发初期便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保护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绿色农业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监测手段能够有效平衡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升农业的可持续性。病虫害防控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也让农民在实际管理中省时省力,提高了管理效率。
2.2 生产过程监测与管理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种植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创造了可能。如今,通过卫星影像、无人机拍摄以及其他高科技手段,农民可以全程监控作物的生长状态,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控。例如,当某一区域的作物显示出营养不足或生长迟缓时,农民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从而确保整体作物产量的提高。这种全方位的监控不仅提升了作物的质量,还让生产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数据分析的作用尤为突出。根据传感器和相关设备提供的数据,农民能够精确计算出作物对水、肥料的需求量,并按需投入资源。这种精准投入方式避免了过度使用水资源和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保护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这样的管理方式大大减少了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通过这样的管理,农业生产不再依赖单纯的经验,而是基于精准数据的科学决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3、信息监测技术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3.1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在传统农业模式下,农民的生产活动更多依赖于个人经验,而现代信息监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获取土壤、天气、病虫害等多方面数据,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农民可以精准掌握作物生长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例如,系统能建议最佳的灌溉和施肥时机,以确保作物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减少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浪费或产量损失。可见,数据分析能够显著优化农业决策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出效率。同时,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前,农业活动如播种、施肥、除草等需要大量人力,耗费时间和精力。然而,如今的无人驾驶农机、智能灌溉系统和自动化施肥设备能够高效完成这些工作,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让农业变得更加高效,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农业发展。此外,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意味着生产稳定性更强,即便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农业活动依然能顺利进行。
3.2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信息监测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手段之一。智慧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便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成功探索。通过在这些示范区内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不仅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水平,还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这种新型农业模式带动了更多农民和农业企业参与到智慧农业的浪潮中,推动了农业产业整体的现代化进程。信息监测技术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可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农民和企业可以利用这些监测数据,为农产品打上“安全”与“优质”的标签,并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此外,信息监测还可以跟踪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和高效。这一切都提高了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4、结论
信息监测技术与农业农艺的深度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实时数据驱动的农业生产决策,可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传统农业中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降低了劳动强度,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和成功推广,展示了信息技术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巨大潜力,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效仿的范例。借助信息监测技术,还能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提高品牌竞争力,并增强市场信任度。这些综合性举措,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农业与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为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开辟了崭新的路径,展现了无限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雒波涛.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做法及市场前景探讨[J].南方农机,2024,55(21):130-133.
[2]李红莎.基于农业互联网平台的灌溉监测信息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4,46(08):221-225
[3]赵西平.农机与农艺结合助力农业现代化加速[J].村委主任,2024,(16):61-63.
[4]姚东良,高柱,王小玲,等.我国南方果园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及农艺技术措施[J].江西科学,2024,42(05):935-941.
[5]卢颖.现代农业农艺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2024,(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