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转型驱动下财经商贸专业群教学组织扁平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作者

胡籍尹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1 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财经商贸领域人才需求发生深刻变革,亟需具备数字素养和跨界融合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2022)。这一变革对职业教育财经商贸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尽管国家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但传统科层制教学组织模式却成为制约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其层级分明、职能分割的特征导致专业协同困难、资源整合不畅和市场响应滞后(王亚南,2023)。

现有研究中,数字化转型对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塑已受到关注(张志强等,2023),但多聚焦宏观校园建设或微观教学改革,对专业群内部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明显不足。专业群治理研究虽已兴起,但多从宏观体制层面探讨,针对内部教学组织运行机制的微观研究较为缺乏。虽有学者提出建立柔性化组织结构(郭福春等,2021),但对扁平化管理如何落地等实操问题的实证研究仍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基于数字化转型背景,探讨财经商贸专业群教学组织扁平化管理的实践路径与成效。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数据,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编码分析。研究成果将为职业教育专业群治理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推动专业群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2 核心概念与理论视角

2.1 核心概念

教学组织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幅度,建立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在财经商贸专业群语境下,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从“校-二级学院-教研室”的多层金字塔式向“专业群-课程模块”的二级架构转变;二是管理重心下移,赋予课程模块团队更大的自主决策权;三是建立跨专业、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项目制、团队制等形式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王亚南,2023)。这种管理模式旨在破除传统科层制的沟通壁垒,提升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增强教学创新的活力。

2.2 理论视角

2.2.1 组织变革理论

组织变革理论为理解扁平化改革的动力机制和实施过程提供了重要视角。该理论认为,组织变革是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发展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李梦卿,2022)。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来自产业升级的技术压力和人才需求变化构成外部驱动力,而专业群提升内涵建设质量的内在诉求则形成内部驱动力。这一理论有助于分析教学组织为何要进行扁平化变革,以及如何系统推进组织结构、组织流程和组织文化的协同变革。

2.2.2 分布式领导理论

分布式领导理论为分析"权力下放"和"教师赋能"提供了核心理论支撑。该理论强调领导不是局限于个人的职能,而是分布在组织各个层面的集体实践(刘恩允,2020)。在专业群扁平化管理中,分布式领导体现为:专业群负责人不再是唯一的决策中心,而是将领导权分布式地赋予各课程模块负责人乃至骨干教师,形成多中心的领导格局。这种分布式的权力结构不仅能够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促进专业知识的共享与创新(聂伟,2022),最终实现"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的管理效能提升。

以上两个理论视角共同构成了本研究的概念框架:组织变革理论从宏观层面解释了扁平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系统性,而分布式领导理论则从微观层面揭示了权力重构和人员激励的作用机制,二者共同为解读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学组织管理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范式,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的财经商贸专业群作为研究个案。数据收集以半结构化访谈为主,辅以文档分析。访谈对象涵盖二级学院院长和副院长、专业群负责人、课程模块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分别 4 人( n=11 ),以确保信息的多元与饱和。访谈提纲围绕扁平化改革的动因、实施过程、权力分配、成效与挑战等维度设计,采用"漏斗式"提问策略,由开放性问题逐步聚焦到具体实践(王亚南,2023)。所有访谈经转录后,借助 NVivo 软件进行主题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三级编码过程提炼核心主题(李梦卿,2022),并通过成员核查和方法三角互证确保研究效度。

4 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与扁平化管理的动因

4.1 改革动因:政策驱动与内生需求的双重牵引

外部政策层面,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指南》明确要求 “打破专业壁垒,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且地方教育厅将“数字化转型成效”纳入高校考核指标(访谈对象 1、3),这与李建国(2023)提出的“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需以政策为导向,通过扁平化管理破解专业分割问题”的观点一致。行业层面, 85% 合作企业反映传统财经毕业生缺乏 “会计+数据分析”“电商+跨境结算”等跨领域能力(访谈对象 1),印证了王晓明(2022)关于“数字化时代财经行业需求从单一技能转向复合型能力” 的研究结论。

内部需求层面,改革前存在两大痛点:一是课程重复率高,会计《财务会计》、电商《电商财税实务》等课程 40% 知识点重合,却因院系分管无法整合(访谈对象 4);二是资源浪费严重,各专业虚拟仿真软件使用率不足 50% ,跨专业资源调配需经 4 个层级、耗时 15 天(访谈对象 1、4),这与张莉(2021)指出的 “层级化管理导致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高度契合。

4.2 实践措施:权责重构与数字化工具的深度融合

管理权责优化:首先成立“财经商贸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下放跨专业课程开发、资源调配审批权;将“跨专业协同成效”纳入考核,教师参与跨专业教学可折算绩效分(访谈对象 1、3),体现了陈昊(2023)强调的“扁平化管理需以权责对等为核心,通过制度设计打破部门壁垒”。

数字化工具支撑:投入一定专项资金建成“财经商贸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整合资源共享库、教学数据监测系统等功能,跨专业课程安排效率提升 60% ,资源使用率从 50% 升至 85% (访谈对象1、4);一线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等工具,将作业批改效率提升 60% (访谈对象 2),验证了刘敏(2022)“数字化工具是扁平化管理落地的关键支撑”的论断。

协同机制保障:建立 “专业协同议事会”“资源共享补偿机制”,如电商专业借用会计仿真实训室(访谈对象4),这与赵阳(2024)提出的“利益共享机制可有效激发专业协同积极性”的观点相符。

4.3 实践成效:人才培养与管理效率的双向提升

人才培养层面,参与跨专业项目的毕业生企业录用率达 92% ,较未参与者高 28% ,且 88% 企业反馈毕业生能快速适应跨部门工作(访谈对象 1、4);学生数字化工具使用率从 45% 升至 88% , 65% 毕业生考取“智能财税”“网店运营管理” 等数字化认证(访谈对象 4),印证了周玲(2023)“扁平化管理可通过跨专业协同提升学生职业适配性”的研究。管理与教学层面,跨专业课程开发周期从 1 年缩至 6 个月(访谈对象 1、3);教师跨专业教研次数年均达 10 次,联合申报省级课题数量翻倍(访谈对象 2、4),体现了扁平化管理对教学创新的推动作用。

4.4 现存挑战:技术应用与协同执行的双重壁垒

技术层面, 30% 教师因 “不会操作”“担心准确性”未使用 AI 备课工具,教学管理平台缺乏“智能学情预警”功能,无法精准识别学生退学原因(访谈对象 2、3),这与吴芳(2022)指出的“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与技术应用深度不够,是扁平化管理与数字化融合的主要障碍”一致;协同层面,部分专业存在“本位思想”,如电子商务专业执行跨专业学生互评机制时“仅简单填表”(访谈对象 4);资源紧张时协同效率下降,如2024 年初跨境电商实训平台冲突协调耗时3 天(访谈对象 4),反映出扁平化管理需进一步强化执行监督。

5 讨论、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5.1 讨论

5.1.1 理论适配性验证

本研究以组织变革理论和分布式领导理论为支撑,其与财经商贸专业群扁平化管理实践的适配性得到充分验证。依据组织变革理论,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发展需求共同推动组织变革(李梦卿,2022),财经商贸专业群的改革正是如此:外部受教育部专业群建设要求、地方数字化考核指标驱动,内部因课程重复、资源低效等问题亟待突破,这与该理论逻辑高度契合。

从分布式领导理论来看,其强调领导权分布于组织各层面(刘恩允,2020)。该专业群将权力下放至课程模块负责人,让教师参与跨专业决策,形成多中心领导格局,不仅激发了教师创新活力,还丰富了聂伟(2022)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群需分布式权力结构的研究,明确了该理论在课程开发、资源调配等场景的落地方式。

此外,本研究发现数字化工具与扁平化管理融合形成 “技术赋能—权责重构—协同增效”闭环,刘敏(2022)提出数字化工具是扁平化管理关键支撑,而本研究中“财经商贸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提升资源使用率 35% ”的案例,进一步量化了技术赋能成效,填补了数字化工具作用机制的实证空白。

5.1.2 实践价值与问题反思

在实践层面,“权责重构+数字化支撑+协同保障”三维路径成效显著。跨专业课程开发周期缩短50% 、毕业生跨领域能力适配率提升 28% ,印证了王亚南(2023)专业群组织变革需聚焦流程优化与资源整合的观点,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方案。但访谈也暴露问题 30% 教师因技能不足和信任顾虑未使用 AI 备课工具(吴芳,2022),部分专业存在本位思想,资源紧张时协同效率下降。这表明,扁平化管理落地需双管齐下,既要加强教师数字化培训,也要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赵阳(2024)提出的利益共享机制有效运行。

5.2 研究结论

一是财经商贸专业群教学组织扁平化管理的动因是政策驱动、行业需求与内部痛点的三重叠加。教育部专业群建设要求、地方数字化考核构成政策驱动,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形成行业拉力,课程重复、资源低效则是内部改革动力,符合组织变革理论内外协同逻辑。

二是扁平化管理落地需依托三维路径。通过“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下放权力实现权责重构,借助数字化平台提升效率,依靠“资源共享补偿机制”保障协同,三者构成“结构—技术—制度”协同体系。

三是扁平化管理能实现育人质量与管理效能双重提升。学生跨领域能力、教师教学创新力、资源配置效率均显著提高,但需警惕技术应用不足与协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5.3.1 研究局限

本研究在研究设计层面存在三方面局限:其一,样本代表性欠佳,个案选取仅聚焦充气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财经商贸专业群,未纳入东中西部不同办学层次(如省级示范校、普通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群,导致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与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其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虽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实现深度剖析,但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大样本问卷调查等定量数据支撑,难以量化权责重构、数字化工具应用等不同改革措施对管理效能与育人质量的具体贡献度;其三,研究周期相对较短,仅追踪扁平化管理改革 1-2 年的实践成效,未涉及 5 年以上的长期动态观察,无法充分判断该管理模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持续影响。

5.3.2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从三方面推进:其一,拓展样本与方法,采用多案例比较法选取东中西部不同层次院校,结合问卷调查等定量手段,构建扁平化管理“措施—成效”关联模型,以提升结论普适性(张志强等,2023);其二,深化技术赋能研究,探索“AI+教师培训”模式,开发财经商贸专业专属数字化培训课程,重点分析教师技术信任度对管理效能的影响机制(吴芳,2022);其三,聚焦长期效应与动态调整,开展 5 年以上追踪研究观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变化,同时探究 AI 生成式教学工具等技术迭代对管理模式的适配性调整(郭福春等,2021)。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指南 [Z]. 2022.

[2] 王亚南。职业教育专业群教学组织模式创新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 (15): 45-51.

[3] 张志强,刘畅,王宇。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生态的重塑与发展 [J]. 教育发展研究,2023 (03):33-40.

[4] 郭福春,潘海生,赵磊。职业教育专业群治理的逻辑架构与运行机制 [J]. 教育与职业,2021(18): 23-29.

[5] 李梦卿。职业教育组织变革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45-67.

[6] 刘恩允。分布式领导:理论、实践与启示 [J]. 教育发展研究,2020 (07): 55-61.

[7] 聂伟。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中的分布式领导模式探索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 (21):56-62.

[8] 李建国。职业教育专业群扁平化管理的逻辑与路径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 (12): 45-50.

[9] 王晓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财经类专业群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J]. 商业经济研究,2022 (08):189-191.

[10] 张莉。高校专业群层级化管理的困境与突破 [J]. 教育与职业,2021 (20): 68-72.

[11] 陈昊。高校专业群扁平化管理的权责配置研究 [J]. 教育探索,2023 (05): 67-71.

[12] 刘敏。数字化工具在职业教育专业群管理中的应用 [J]. 职业技术教育,2022 (18): 32-36.

[13] 赵阳。职业教育专业群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 (03): 56-61.

[14] 周玲。专业群扁平化管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 [J]. 商业经济研究,2023 (15): 190-192.

[15] 吴芳。数字化转型下高校教师技术能力的提升路径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 (27): 34-37.

JG20240201 胡籍尹 高职财经商贸专业群建设的教学组织体系重构的研究与实践 校级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