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群文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陈玥彤

浙江省台州市云湖小学 318000

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群文阅读理念逐渐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为古诗词教学带来新思路与新机遇。群文阅读突破单篇文本限制,通过多篇文本间关联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深化文本理解,探究基于群文阅读视域聚焦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现状,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与创新方法,旨在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群文阅读背景下,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文本解读与背诵记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与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理解浅显。教师普遍采用讲解式教学,解释字词句义分析写作手法,缺乏深层次文化内涵挖掘与审美体验引导。古诗词教学往往局限于单篇文本分析,未能有效建立文本间联系,难以形成系统性知识网络,教材编排虽按主题或体裁分类,然而教学实践中常各自为战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设计。评价体系过分关注知识掌握程度,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核心素养发展,背诵默写成为考核主要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与创造潜能。

群文阅读理念引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思路,群文阅读强调文本群构建与关联阅读,通过主题相近、体裁相似或表达手法相通文本组合,促进学生多维度理解与深层次思考。然而当前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仍处初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教师群文选择能力有限,难以科学构建符合教学目标文本群,往往停留于机械拼凑未能深入挖掘文本间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创新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群文阅读优势,课堂组织形式单一互动性不强。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针对群文阅读特点科学评价标准,难以有效反馈教学效果指导教学改进。

二、文本关联视角中,古诗词阅读策略构建

文本关联视角下古诗词阅读策略构建强调多篇作品间内在联系挖掘与比较鉴赏,突破单篇文本教学局限形成系统化学习网络,通过主题关联、意象关联等方式构建文本群,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异同,理解诗词表达技巧与美学价值。主题关联群文构建选取内容相近作品,如思乡、咏物、送别等主题诗词组合,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主题,意象关联群文构建聚焦诗中常见意象如月亮、荷花、松竹等,通过考察不同作品中相同意象表达功能比较,帮助学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象征意义与表达特点。情感关联群文构建则围绕喜悦、思念等情感类型,选取情感基调相似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情感表达艺术与个性差异。教学实施过程中预设—发现式阅读策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较—归纳式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比较分析文本异同,情境—体验式阅读策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意。

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静夜思》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构建月亮意象群文阅读文本群,选取《静夜思》《望月怀古》等同样描写月亮诗词组合。课堂伊始教师播放月亮图片与音乐,创设夜晚思乡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感受韵律美感。接着设计问题:“这些诗词中月亮有何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静夜思》中月亮引发思乡情,《望月怀古》中月亮寄托对亲人思念。通过比较分析,学生理解月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意象承载情感特点。随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诗中人物,看到明月会想到什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情感迁移。课堂后半段引导学生创作简单诗句表达对月亮感受,如“圆圆月亮像银盘,照在窗前多温暖”等,培养学生初步创作能力。课后布置任务:收集家人朋友关于月亮诗词或故事,制作月亮诗词手抄报拓展阅读视野。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能力提升导向下,古诗词教学方法创新

能力提升导向下古诗词教学方法创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强调主体参与与深度思考突破传统讲解式教学模式局限,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小组协作形式,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文本意义发现文本间内在联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表达沟通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法围绕关键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审美判断力,项目学习教学法设计主题性学习项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实践,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多媒体技术应用创设丰富学习情境,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直观展示诗词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内容,信息技术支持下资源库建设拓展学习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入探究需求。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跨学科融合教学将古诗词学习与音乐等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综合素养。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教学为例,应当采用跨学科融合项目学习方法进行创新,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塞上江南名称由来与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特点,激发探究兴趣。课堂开始教师播放西北边塞风光视频与《凉州词》配乐朗诵,创设边塞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塞外壮美景色与浓厚乡愁。随后组建学习小组开展边塞诗词文化探究项目,各小组选择不同任务:第一组负责《凉州词》文本解读,分析意象表达效果,第二组负责将《凉州词》与其他边塞诗如《出塞》《使至塞上》进行比较,探究共同特点与个性表达。第三组负责查找葡萄酒与边塞文化关系资料,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文化内涵,第四组负责结合地理知识绘制唐代边塞诗地理分布图,标注重要边塞诗人活动区域。各小组完成任务后进行交流展示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课堂后半段组织学生创作我眼中边塞主题作品,可以是诗歌、绘画或短视频表达对边塞文化理解与感悟。

结论:群文阅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探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通过科学分析当前教学现状与问题构建文本关联视角下阅读策略,创新能力提升导向教学方法,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未来应进一步深化群文阅读理论探,拓展教学实践范围,完善评价机制构建更加科学有效教学体系,同时应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技术与人文结合促进古诗词教学现代化转型,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刘晓惠.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 2023(8):21-24.

[2] 朱荣荣.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小作家选刊, 2024(20).

[3] 王珊珊.群文阅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策略[J].前卫, 2024(21):0067-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