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煤机的维修与安全管理策略
梁忠峰 禹娟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神木 719300
引言
采煤机作为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关键设备,承担着煤炭切割、装载等核心任务,其连续稳定运行是实现煤矿高效生产的前提,然而,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恶劣,存在粉尘浓度高、湿度大、冲击振动频繁等问题,导致采煤机易出现零部件磨损、液压系统故障、电气故障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煤矿采煤机的维修与安全管理策略,十分必要。
1 采煤机故障类型及成因分析
1.1 机械系统故障
机械系统是采煤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截割部、牵引部、行走部等。截割部故障包括截齿磨损、断裂,滚筒轴承损坏,减速器齿轮咬合不良等,故障产生与截齿材质选择不当、滚筒与煤层硬度不匹配等因素有关。牵引部负责带动采煤机沿工作面移动,常见故障有牵引电机烧毁、牵引链条断裂、液压牵引系统泄漏等,故障成因主要包括牵引速度调节不当、链条张紧度不足、液压油污染等。行走部故障主要表现为行走轮磨损、履带脱落,行走部故障的发生与井下底板不平,、履带张紧装置失效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1]。
1.2 电气系统故障
电动机是采煤机的动力源,常见故障有定子绕组烧毁、转子断条、轴承过热等。成因包括:电机散热不良,井下高温环境导致绕组绝缘层老化;电机过载运行,电流超过额定值;电缆接头松动,引发接触不良,产生电弧烧毁绕组。此外控制柜和电缆等部件也会因为元件老化或质量缺陷,出现故障表现,从而影响采煤机电气系统稳定性[2]。
1.3 液压系统故障
液压系统的故障表现有液压泵失效、液压缸泄漏、液压阀卡滞等,故障成因主要有液压油污染,杂质进入液压元件内部,导致阀芯卡滞或密封件损坏;液压油黏度不符合要求,在低温环境下流动性差,影响系统压力;液压元件磨损严重,间隙增大,导致压力损失与泄漏。
2 煤矿采煤机维修策略优化
2.1 构建预防性维修体系
传统的“事后维修”模式具有被动性,易导致故障扩大化,增加维修成本与停产时间,预防性维修主要基于设备运行规律与磨损周期,通过定期检查、维护,提前排除故障隐患,是提升采煤机可靠性的关键。在具体实践中,应制定科学的维修计划,结合采煤机的使用说明书、运行记录、故障统计数据,明确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与维护周期。例如,截齿的更换周期根据煤层硬度确定,一般每切割 1000-1500 立方米煤炭更换一次;液压油的更换周期为 3-6 个月,同时定期检测液压油的污染度与黏度。同时,开展定期检查与维护,对采煤机进行全面拆解检查,更换老化零部件,调整设备参数。
2.2 应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是实现采煤机预测性维修的核心,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分析故障征兆,提前识别潜在故障,减少突发停机。如振动监测技术的应用,就是一种可靠的尝试。采煤机的机械故障(如轴承损坏、齿轮磨损)会导致振动信号异常,通过在截割部、牵引部安装振动传感器,实时采集振动加速度、频率等参数,利用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识别故障特征频率。除此之外,还要有效使用油液分析技术,定期采集油样,通过光谱分析、铁谱分析等方法,检测油液中的金属元素浓度(如铁、铜、铝)与污染物颗粒大小。例如,当油液中铁元素浓度突然升高时,说明齿轮或轴承存在严重磨损,需及时更换零部件并更换油液。
2.3 推进维修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
随着煤矿智能化发展,采煤机维修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型,构建数字化维修平台,可以大幅度提升维修效率与质量。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制定维修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动提醒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同时,统计分析故障数据,识别故障高发部位与原因,为设备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对于井下复杂环境下的故障,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故障诊断与指导,例如在采煤机上安装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维修专家在地面即可实时查看设备运行状态,通过视频指导井下人员进行故障排查与维修。
3 煤矿采煤机安全管理策略
3.1 强化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人员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采煤机日常的安全管理需通过培训、考核、制度约束,提升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部门应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内容包括采煤机操作规程、故障应急处理、井下安全防护知识等,培训采用“理论+实操”结合的方式,邀请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安全专家授课,确保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开机、停机、参数调节等方法。此外,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
3.2 完善作业环境监测
井下作业环境复杂,粉尘、瓦斯、温度、湿度等因素不仅影响采煤机运行,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为此采煤机安全管理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主要做法是在采煤机附近及工作面布置瓦斯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将监测数据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设定报警阈值(如瓦斯浓度超过 1%报警),当参数超标时,监测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触发采煤机停机、通风设备启动等联动措施。
3.3 构建应急管理机制
除了以上有效的措施外,煤矿采煤机安全管理还需要构建应急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就是针对采煤机可能发生的故障(如电机烧毁、液压系统泄漏)与安全事故(如瓦斯爆炸、火灾),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处置流程、人员职责、物资储备等内容,避免事故影响范围的扩大。例如,当采煤机发生电气火灾时,应急预案应明确停机断电、使用灭火器灭火、人员撤离路线等步骤,从而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煤矿企业需要每半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模拟采煤机故障或安全事故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与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后进行总结评估,找出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同时,企业还需要保障储备应急物资与设备的充足,在井下硐室与地面仓库储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急救药品、采煤机备用零部件、应急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通过定期检查,确保这些储备物资处于完好状态,能在事故发生时快速调用。
结论
在能源需求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煤矿采煤机的作业环境更加复杂,采煤机故障时有发生。为降低停机的概率与损失,现实中需要针对采煤机的故障类型,制定系统性的维护方案与安全管理措施,通过构建预防性维修体系、应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推进维修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搭建完善的采煤机维护技术体系,确保采煤机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借助强化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完善作业环境监测、构建应急管理机制等安全管理策略,夯实采煤机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恒旺.煤矿采煤机的维修与安全管理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4,(04):
.
[2]刘勇.煤矿采煤机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工作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20,46(10):14-15.